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雇佣军在近代以前是合法行为,白欧洲民族国家对军事体制进行改革废除雇佣军制度后,雇佣军活动逐渐被国际社会认为为非法.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制订的条约、国际组织通过的决议以及各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促进了雇佣军犯罪化的习惯国际法的形成.对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私营军事公司,雇佣军犯罪化的习惯国际法具有规制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将国家管辖海域分为两大类,并设立不同的法律制度,犯罪罪名海陆不分,海上犯罪国内法和国际法犯罪不分。这种刑法规制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上犯罪。借鉴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模式,我国海上犯罪刑法规制模式应转变为:对各种国家管辖海域给予平等的刑法保护;区分特殊罪名和一般罪名,并增加特殊罪名的数量和种类;区分国内法犯罪和国际法犯罪,并及时转化国际法犯罪;采用刑法典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3.
章成 《求索》2014,(3):162-166
核威慑是国际政治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有关核威慑的国际法讨论主要立足于价值评判与制度性的回应与完善。核威慑理论的本质并非核武器的使用,而是要发挥核威慑的预防性吓阻功能,从而服务于有核国家的战略目标及国家利益。在国际法视角下,核威慑理论及其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应当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核威慑在国际法上的积极评价主要包括核威慑在客观上有利于国际和平,对本国安全与发展有积极保障作用;消极评价则是核威慑政策的适用缺乏足够的国际法理依据的支持,核威慑作为国家战略博弈手段的可行性的实证缺失,以及核威慑政策运作不当可引发严重后果。为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核威慑加以制度完善,有核国家应自觉肩负起国际法律与道德责任,同时联合国的制度规范职能需要更加完善,对核威慑的适用加以明确制约。  相似文献   

4.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是国际社会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和处罚的规章、制度和原则、规则的总称。它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 ,而不是一种道德规范。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本质上属于国际法范围的公法 ,它构成了惩罚恐怖犯罪的国际刑法的有关组成部分 ,因此同时兼具强行法和软性法的特性。它是由诸多法律制度、规章、规则和原则构成的。它的最主要任务是调整国家之间在预防和惩处恐怖主义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所以 ,不能把世界各个国家的反恐怖国内法当作是国际反恐怖主义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跨界污染事件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涉及到国际损害责任制度的确立。所谓国际损害责任,即“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该制度的确立对跨界环境污染的规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新型责任形式,它与传统国家责任的关系有待探讨,其法理基础、归责原则、责任主体与适用范围也未形成定论,本文主要对上述问题做一粗浅讨论。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上的反措施与传统的报复制度一脉相承,但与报复制度存在明显区别:其不以惩罚责任国为目的,也不以武力为手段。受害国实施反措施没有任何疑问,而受害国以外的国家是否有权采取反措施存有争议。从法律确信和国家实践两方面分析,受害国以外的国家实施反措施并没有获得习惯国际法地位。尽管如此,受害国以外的国家采取反措施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国际法缺乏强制管辖权和执行力的情况下,受害国以外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反措施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刑事责任的性质国际刑事责任的基本涵义,是指国际罪行的主体因其实施了为国际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在传统的国际法领域中,谈到法律责任问题,总是指国家责任而言。所谓国家责任,诚如我国国际法学者周鲠生所言,是指国家违反其承担的国际法律义务,侵犯别国的权利(不论是基本的、派生的或根  相似文献   

8.
黄莉娜 《前沿》2011,(8):16-18,147
联合国安理会1816号决议是在现行国际法关于海盗罪定义严重滞后于现实中海盗犯罪形式的背景下产生的。决议扩大了海盗罪定义,完善了普遍管辖权制度,扩大了打击海盗行为的执法主体。尽管决议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所作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无疑为国际社会联合打击索马里海盗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对现行有关打击海盗犯罪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温树斌 《前沿》2006,(12):133-135
近20年来国际刑法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对国家主权、个人国际法主体资格、国家领导人豁免等国际法基本制度产生冲击,但同时也强化了国际法的法律性。  相似文献   

10.
跨国有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需要国家间采取协调的行动予以应对,但"失败国家"成为国际合作的短板,并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主权下的庇护。军事强国倾向于采取军事行动打击外国领土上的犯罪组织,这种做法违反国际法。失败国家领土上的有组织犯罪问题可以在联合国集体安全框架下解决,在安理会授权下,由参与维和行动的联合国警察承担在战后国家里预防、阻止和消除有组织犯罪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在预备犯和不能犯问题上,台湾地区的“刑法”总体上体现的是刑法的客观主义立场,而其在中止犯问题上则体现的是刑法的主观主义立场,此两种不同的刑法立场都突显了刑法的人权保障。在预备犯和不能犯问题上,祖国大陆刑法体现的是刑法的主观主义立场,其在中止犯问题上则体现的是刑法的客观主义立场,而此两种不同的刑法立场都强化着刑法的社会保护。不同的刑法立场可以服务于同一部刑法的相同价值目标,而并非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12.
必要共犯的概念是在最广义的共犯概念的语境下提出的,功能性(主体复数性)和分则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必要共犯的核心问题在于能否相应地适用于总则的共犯规定,以对向犯为例,文章对此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司法解释不应当将刑法没有规定处罚的对向一方通过共犯的形式纳入处罚范围,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立法对之予以犯罪化。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在诸多的国际贸易欺诈形式中,具有欺诈性质的合同是尤其应当系统研究并严加防范的。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形式主要有虚构合同主体欺诈形式、变更合同主体欺诈形式、有限责任欺诈形式。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的对策主要有资信调查和主体法律性质的审查。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自二战后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国际社会中各种现象 ,如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的迅速增长、国际人权和国际司法的发展 ,对传统的主权观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面临诸多问题 ,但国家主权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主权应是相对的 ,从国家实践看 ,主权权利可以依国际法规则而加以限制 ,但这种限制必须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有关法律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的法律关系,高校负有保护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免受伤害的职责及义务,对该义务之违反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且高校存在过错的,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归责中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确定责任主体,是解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一般原则。特殊情况下可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但是不能滥用。  相似文献   

16.
公司越权行为由绝对无效发展到相对无效,是基于法律对秩序价值的选择,也是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对潜在利益追求的结果。我国公司法亦应同世界接轨,明确越权行为相对有效原则,同时逐步完善董事越权效力及责任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国际环境法视野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显著,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一项发展中的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但是,该原则在国际层面的落实仍困难重重。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将跨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将是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实现该原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际环境犯罪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社会已意识到各国应共同合作,以刑法的手段保护我们的家园。但是,国家在特定情况下能否对特定环境犯罪行为承担国家刑事责任,学界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鉴此,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国际环境犯罪的范围,并对国家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性和法定要件进行界定.将有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犯罪及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三者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及其与相关刑事犯罪的区别,旨在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的今天为打击该类犯罪提供刑法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