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日本当代宪政制度的发展肇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那年明治天皇颁布了被誉为“日本大宪法”的五条誓文,而以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和1947年日本国宪法为其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日本第一部宪法仅仅确立一种控制广大人民、一般政府官员,放任一小撮立法者的法制秩序,法律只限制行政权的行使,对立法权则毫无约束。因此,我们称这一时期为“以法治人”(Rule-by-Law)阶段,或日本当代宪政制度的萌芽和准现代化阶段。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  相似文献   

2.
宪法并不代表宪政,宪政的内容一方面是严格地限制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就是严格地保障公民的权利.从实质宪政到程序宪政,关键在于"程序",即如何去实现上述两个功能.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强调宪法的政治纲领性,从而有意无意地漠视其法律性.宪法是政治宣言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文本?很显然,宪法首先是作为一部法律而存在的,她具有普通法律的共同特性,而法律的生命在于被运用,法律制定出来就是要被实施的、被执行的,否则就是"虚置"的法律,是被当作神物供起来.程序宪政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代俄罗斯宪法是社会转型期仿效西方的宪政模式进行构建的,在传统与现实、制度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下,俄罗斯的宪政之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宪法本土化过程.作为后发外生型宪政代表的俄罗斯宪法及宪政与作为先发内生型宪政典范的美国宪法及宪政,在宪法及宪政产生的深层背景、与相应法律文化体系的关联、宪法文本内在的差异、宪政实践中的危机与困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可比较性.这种比较所及的不单纯是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是一个包客了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大文化问题,这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克服本国宪法及宪政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遭遇到的困境与危机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种宪政文化 宪政文化,是以宪法为基础的民主的政治状态。就实质言之,宪政文化指的是一种民主的政治状态,区别于独裁、专制的政治状态;从法律特征言之,宪政文化指的是建立于宪法的基础上的政治状态,指明了宪法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宪法作为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的共识正是反映了这一点)。 宪政文化包含了二个方面的属性:价值属性和操作属性。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政治的目标是宪政文化的价值属性即根本属性,政治的过程由大多数人参与其中则是宪政文化的操作  相似文献   

5.
宪政制度的建构和文化转变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在一个变动的社会中,制度通常先于文化而发生变化,但如果文化不能及时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么新制度就不能确立下来,而最终将在旧势力的围剿下销声匿迹。新制度的引入也可能破坏传统社会的道德文化资源,在新文化建立不起来的情况下产生社会失序,或最终建立一个比旧秩序更糟糕的制度。因此,宪政制度的改革者必须重视文化的革新,塑造与新制度相适应的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一九四九年律师法的制定 1946年,日本在投降后的一片混乱之中,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为日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新宪法挂出了“司法独立”的招牌,规定“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裁判所及依法律规定而设置的下级裁判所”,并且标榜什么“保障基本人权”,保证法官作出“公正无私的判决”等等。因而基于新宪法,日本制定了裁判所法与检察厅法。尽管早在战后与制定新宪法过程并行,日本律师们已掀起了以律师自治为中心课题的修改律师法运动,但是,日本司法省为了放宽追究战争责任和保存战前干部,关于修改律师法的意见,特别是对于律师自治  相似文献   

7.
丁敏 《中国律师》2009,(12):85-87
自古以来,中国和日本都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国家,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法律传统。然而,当近代西方法治文明的洪流席卷而来时,由于自身文化中法治传统的缺失,实施宪政,这一西方国家水到渠成之事,到了中国和日本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之举。因此,近代两国一系列的宪政措施实质上都是“宪法工具主义”影响下的产物。通过中日两国的宪政历程之比较.或许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明治宪法宪政模式选择的内在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明治宪法之所以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 ,其内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即维新政权的渐进方针 ,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 ,日本的权威政治传统 ,以及最终通过井上毅的“知国治国之说法”体现出来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外来宪政模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刘建辉  张亚雄 《行政与法》2012,(12):109-11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指在制度变迁中现有和未来的制度选择对过去的制度选择具有强烈的历史依赖性。遵循先例是宪法制度变迁中历史路径依赖性存在的主要表现。当代中国的宪法制度变迁,是对改革成果的确认,是对宪法制度的改良和完善。制度变迁客观存在的路径依赖规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宪法制度变迁必须立足于国情,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宪法制度的初始选择,走一条渐进式的宪法制度改良之路而不是激进式的制度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宪法文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明治时期的宪法文化;战后日本的宪法文化;当代日本的宪法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宪政国家,在其宪法文化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的鲜明特性:宪法文化中的移植性;宪法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宪法文化中的多种文化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在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从宪法制定到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在苏联宪法理论于中国大陆全面传播之时,刘少奇作为苏、中法律嫁接的桥梁,将苏联的制宪建议、宪政精神和选举制度等传入中国;通过移植苏联宪法,主持和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为“五四宪法”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大监督制度和监督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新宪法颁布十周年纪念日。十年来,新宪法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起了重大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如何进一步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切实保障宪法的认真实施,仍然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大课题。本刊从本期起特辟“纪念新宪法颁布十周年”专栏,刊登有关保障宪法实施,加强宪政建设(特别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推进宪法学研究的文章,以志纪念。所刊文章,属作者个人创见,欢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诉讼制度的宪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几乎历次行宪都伴随着一场你死我活式的暴力革命斗争 ,而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有宪法无宪政”的历史轮回 ,这也正应了哈耶克的名言 :“没有司法审查 ,宪政就根本不可能实行。”1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免受行政行为的违法侵犯而出台的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无疑打破了这一僵局。笔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宪政意义也自然是集中在法治政府、人权保障及由此促进的宪政文化发展等诸方面。一、行政诉讼制度与法治政府1、法治的第一层涵义是指法律的统治。也即政府和人民均按照既定的法律规则行事 ,当…  相似文献   

14.
<正> 宪法调整社会关系的性质、特点和范围问题,是现代法律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由苏联新宪法和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宪法的实施;在社会与国家生活中宪法的特殊作用;宪法在法律文件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和法律规范的崇高成望决定的。研究宪法调整问题的迫切性,随着创制法律活动的蓬勃发展在增长,这是贯彻实施1977年1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的整理苏联立法使之适合苏联新宪法的组织工作纲要及加盟共和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年来的宪政发展呈现出两条路径:一条是以齐玉苓案为标志的官方路径,另一条则是以孙志刚事件为标志的民间路径。本文简要回顾两条路径所取得的主要宪政进展,并审视其成败得失,最后指出民间宪政路径的内在局限。如果国家制度结构使得不同层级的政府官员都将宪政作为对既得利益者的威胁,而非对所有人的权利保障,那么宪法将注定得不到落实;要真正落实宪法,人民自己还得站出来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法律监督是一个重要的法学基础性课题之一,而宪法监督更是法律监督理论的核心。世界各国宪政建设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监督和保障宪法的实施。分析美国和日本两种一脉相承的宪法监督模式的差别,对于如何借鉴外国比较成熟的违宪审查制度来完善中国的相应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民众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缺乏延续性,执法方面有缺陷致使虽有宪法但宪政薄弱的困惑及原因。宪政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目前正在逐步积累实行宪政的各种基础,在这些基础上,走向宪政尤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宪法文化,健全宪法意识和宪法精神,建立和完善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宪法才能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陈云生 《法治研究》2012,(1):118-123
一般宪法学上所谓的“机关定位”是指通过宪法把统一的国家机构按其性质和职能分设为各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并通过宪法或专门的法律规定各国家机关的活动原则、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或抗衡的相互关系。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是“法律监督机关”,这种“宪法定位”既确定了检察机关的性质,又彰显了我国检察机关及检察制度的特色。其中蕴含了我国宪法、宪政、国家机构、司法制度、检察机关与检察制度等一系列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宪政:和谐的生活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宪政属于宪法哲学范畴。宪法哲学属于哲学 ,属于法哲学、生活哲学、未来之学 ,属于科学。在宪法哲学的上述不同层面 ,宪政分别聚焦于对“宪法·人民·政府”、“权力·法律·权利”、“宪法·生活·政治”、“传统·现实·理想”、“正义·科学·效益”等相互关系之本源和应然的追问。对此 ,我们的回答是 :宪法是作为国家权力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国家权利行使者的政府之间的“契约” ;法治的精义在于通过对公权力廉洁性和完整性的“保障”而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宪政既以民主为基础又对民主的某些性格保持着警惕 ;宪政的理想可以激发完善现状的热情 ,历史的评判则可防杜社会的倒退 ;宪政同时结晶着科学、正义、效益三种精神。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刑事诉讼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次一、被疑人的律师依赖权与值班律师制度二、被疑人与辩护人的接见往来权三、逮捕和羁押四、不起诉处分中的起诉犹豫五、起诉方式和证据公开制度六、庭审方式七、特别程序八、非法证据的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同盟国占领军总部的"指导"下,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新宪法。新宪法以和平主义、国民主权和尊重人权三大原则为基础,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在刑事诉讼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