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孕育了新加坡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虽然从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政治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与日俱增,但无论是新加坡延续至今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还是20世纪末新加坡倡导的亚洲式民主的理想,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儒家政治文化在对新加坡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在发生着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共和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领导人宽广的政治文化视野,使得该国在公务员制度建设里,东西方政治文明优秀传统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其对东方政治文明的继承,主要是对儒家政治文明的继承,表现在三个方面:选贤与能的精英政治、修齐治平的君子政治、弘扬道德的德治政治,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德治与人治。对西方政治文明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性与法治、民主政治与精英治理,其实概括起来就是法治与民主。可以说新加坡公务员制度是东西方优秀政治文明传统的合璧。  相似文献   

3.
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源于对前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变革,即从神性走向人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确立了自己的理论支柱:自然法理论、天赋人权观念、契约精神。同时,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也经历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论争。经典的政治现代性遭遇了西方后现代性多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批判,而社会主义政治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后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现代性之间的一个现实环节。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对行政道德责任的影响全面而又深远,行政道德责任在中西不同政治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在西方契约型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其责任归宿带有明显的法制化倾向;中国传统等级制政治文化语境下,行政道德责任的责任归宿带有鲜明的自律本位倾向。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必须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从道德理性到制度理性的新超越。  相似文献   

5.
邓永芳  蔡益群 《前沿》2012,(11):37-41
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源于对前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变革,即从神性走向人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确立了自己的理论支柱:自然法理论、天赋人权观念、契约精神。同时,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也经历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论争。经典的政治现代性遭遇了马克思主义的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与后现代性多元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政治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后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现代性之间的一个现实环节。  相似文献   

6.
陈祺 《新东方》2016,(4):74-77
新加坡的政治结构曾一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威权政治的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愈加多元的新加坡,如何在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间内选择一个均衡的位置,是对其政府与政党的一个考验。在李光耀逝世一年后的今天,人民行动党仍是新加坡唯一执政党,在国内的政党竞争中仍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其余23个政党也在不断发展,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开始思考推行全面两党制的优点。新加坡的政治格局还会笼罩在李氏威权下多久?这样的格局是否还会带领新加坡不断开拓更好地发展方向?相信这不仅是值得新加坡政府深思熟虑的问题,更是许多借鉴着新加坡模式的国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欧洲启蒙运动对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谈起,论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与现代民主政治精神的悖离,最后从宏观上提出了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文化条件.本文的理论支撑点是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具有逻辑上的解释力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8.
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新加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加坡自建国以来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建芹 《理论月刊》2012,(3):99-101
有限政府作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背景下的一种制度性建构,通常被视为宪政文明制度内涵下界定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政治表达,其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流内生于上古欧洲和近代西方特有的政治文化观念及其制度实践。而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以圣俗二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政治文化传统,蕴生了他们审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权力关系的思维方式、政治心理和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种政治与社会秩序。这一特有的文化积淀建构了西方宪政文明的历史基础,从二元社会及其二元政治文化的视角研究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承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渊源,同样也可以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提供一个更宽泛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和香港廉洁政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湘波 《湖湘论坛》2013,(6):108-112
反腐败有三种成功的模式,即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美国模式、设立独立反腐败机构的新加坡模式和1950--1966年的毛泽东人民监督模式,其中,新加坡反腐败模式得到世界的认可。香港反腐败模式与新加坡很相似。新加坡和香港廉洁政府建设模式的主要经验是吸收东西方治理腐败的好经验。从新加坡和香港廉洁政府建设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要建设廉洁政府必须吸收东西方好的治理腐败经验;廉洁政府建设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预防腐败的因子;廉洁政府建设要速见成效,必须建设独立的反腐机构;廉洁政府建设首先要从公共权力部门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李明 《桂海论丛》2008,24(2):28-30
从历时态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分为早期、中生代、后现代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理论特征,并且各个阶段之间又呈现出了逻辑上的“贯通”与“断裂”。从共时态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四种学理向度,深入研究该理论对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永芬 《岭南学刊》2003,21(5):45-48
认识西方政治文化,主要是怎样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对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既要从唯物史观出发历史地认识;又要以阶级分析方法为原则,抓住其本质属性;还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辨析其双重属性.西方社会宏观政治文化系统中的内核--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东亚、后发展国家和欧美为不同的坐标,把新加坡模式放在全球政治发展模式中进行审视,从而对新加坡的政治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定位,指出在夺取政权的方式上,新加坡是民族形态的政权更替并是以开展大规模群众斗争的方式取得政权的;在治理方式上,新加坡是在基本保留英国殖民当局治理方式的基础上对其逐步进行了民族主义的改造;在政治体制上,它在保留西方体制外壳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种软权威主义体制;在经济模式上,新加坡自独立之初就没有断绝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并在国内推行市场化道路。这种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的发展模式对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人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混为一谈,其实,根植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民本思想与根植于近代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民主思想,尽管从表面而看是有相似之处的,但从更深的层次看,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不同层次的,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观念。 首先,民本思想以君权为前提,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以民权为前提。 其次,民本思想是建立在君臣不平等的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总体设计的,采取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方法,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激发行为的道德动机,以达到训练学生道德能力的目的。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  相似文献   

16.
正确对待西方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政治文化 ,是在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矛盾统一体。它既是资产阶级利益的集中反映 ,又包含了不少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的科学内容。我们既要批判、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 ,又要大胆学习、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为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王宁 《八桂侨刊》2006,(4):50-53
林文庆是新马地区著名的华侨,时代造就了他复杂多变的人生角色和思想意识。本文从他多元人生中不为人熟知的华文报刊活动,结合他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演讲及其参与或者领导的华侨社会活动,透视一位身居海外而又心系祖国的华侨独特报刊思想,阐释新加坡华人在政治与文化趋向对海外尤其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进步所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治制度的发展不能脱离政治文化的背景.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政治文化落后和政治改革紧迫的两难境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既有民族传统的政治文化,也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还有当代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正视自身的政治文化现状,确立正确的政治文化导向,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经验,使民主政治制度与民主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其实是一个“四不像”,在文学批评、社会学、哲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之间往来穿梭,频繁搬用他人的理论武器。因此一些西方学者讥之为话语“掮客”。此说并不尽然,“接合”(articulate)理论就是他们的独特贡献。从理论方法上看,它体现了文化研究在文化阐释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艰难的摇摆。从政治意图上看,它不啻为英国文化研究正式介入后现代主义论争战局的宣示,呈现了西方左派在激进政治立场上的融合与分歧。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种激进的政治话语分析中发掘一种潜在的诗学意涵。它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左派底色。一“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女性和自然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所遭遇的歧视性联姻,西方女性主义在如何对待女性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虽然面临着多种立场选择,但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仍清晰地呈现着从拆解到重构的解读理路。正是这种对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拆解与重构,引发了人们对女性概念、自然概念、女性与自然关联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