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案例的病因、诱发因素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以期为心源性猝死案件的法医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法医病理检案中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对其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诱因及场所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中男性多于女性,18~45岁发病最多;病因包括冠心病(129例),心肌病(78例),心肌炎(36例)等;应激为SCD最常见的诱发因素(157例)。结论 1应激和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了要进行系统的尸检及病理学检查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死亡时间、死亡经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明确死因。  相似文献   

2.
118例心源性猝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 K  Xu JS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07,23(4):299-301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在成人猝死的死因中占首位,本文对1998-2005年陕西地区发生的118例SCD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女性的5.9倍,其中冠心病占55.1%,心肌炎占17.8%,心肌病占9.3%,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主动脉夹层瘤破裂各占2.5%,其他疾病占4.5%。说明SCD多发于男性,冠心病仍是SCD的主要基础疾病,心肌炎是青少年SCD的主要原因,心肌病是青壮年SCD的危险因素,无结构异常的心脏病也同样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178例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对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00—2005年尸检出的178例SCD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其病因、年龄、诱因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心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等在SCD中占有较大比例。冠心病猝死是中老年人SCD的最主要原因,青壮年人SCD的病因以非冠心病为主。如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在儿童的SCD中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病变及心肌炎占主导地位。结论不同的病因,其病理特点不同,其病理变化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离子通道病所致的心源性猝死与死后基因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大威  赵锐 《法医学杂志》2010,26(2):120-127
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占人类各类疾病所致猝死的首位.多数心源性猝死案例通过尸体解剖、病理组织学检验可以明确死因为心源性疾病,但尚有少数案例虽经过详细检验并高度怀疑为心源性猝死,但仍不能明确检测到可说明死因的心脏疾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发现此类猝死者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主要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短QT综合征等.本文对此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心电图所见、临床表现和猝死机制以及死后基因检测技术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法医学实践中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猝死原因的鉴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居猝死发生率之首,除了心血管疾病等因素之外,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血管损伤致心源性猝死也时常发生。在法医学司法鉴定案例中,因部分猝死案例有抗精神病药物服药史,案情调查可以发现心电图呈现缺血或者心律失常改变,但尸检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改变,故法医病理诊断该类型猝死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源性死亡的原因和机制,寻找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源性死亡的特异性指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常见抗精神病药物药理作用及心血管毒性进行总结分析,为下一步开展抗精神病药物致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研究及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脏神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源性猝死的病理形态学。方法 用本组建立的CCS检查法对179例心源性猝死者作常规CCS组织学检查。结果 发现8例心脏神经或神经节内有出血、炎症或肿瘤浸润,伴神经组织水肿、变性、坏死,而其他病变不足以解释猝死。结论 一切原发或继发性心脏神经病均可致猝死。  相似文献   

7.
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e K  Lu JP  Zhu XJ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06,22(5):381-384
心源性猝死在成人猝死的死因中占首位,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机制之一,由于早期心肌梗死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下都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一直都是法医实践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多年来心肌梗死的研究成果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及局限,展望新的临床指标在法医工作中的可行性,期望提高死后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精神障碍患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功能缺失和寿命缩短的群体,其死亡率为普通人群的2~5倍,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猝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服药者。大量案例报道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与服用APs相关。本文简要介绍APs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和危险因素,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云南猝死(sudden death,SD)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特点,为猝死的防治和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9—2017年尸体检验的363例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好发季节、死亡原因及诱因等猝死相关因素。结果猝死者男性多于女性,≥35~55岁年龄段为猝死高峰,发病后6h内死亡率较高,各季节死亡人数从高到低分别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导致猝死的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冠心病、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SUD)、脑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主动脉夹层破裂、心肌病、肺炎、肺动脉血栓栓塞、羊水栓塞、过敏。运动,输液、手术、药物以及轻微损伤是冠心病猝死最常见的发病诱因,意识障碍或昏迷、胸痛或胸闷以及腹痛是冠心病猝死最常见的死亡前症状。结论中年男性猝死最常见,是猝死防治的重点人群。在法医学鉴定和猝死的防治中应对不明原因猝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SCD)的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和诱因等。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97例心性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7例SCD患者中,冠心痛猝死38例,心肌炎23例,心肌痛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肺栓塞4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由于猝死的因素繁多,因此对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签定结论。  相似文献   

11.
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案例及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检查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10月四川华西鉴定中心所做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畸形猝死以10~49岁男性为主,有25例(69.44%)。18例(50%)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8例(50%)在发病后1h内迅速死亡。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病理类型以脑动静脉畸形最为常见,有33例(91.67%)。24例(66.67%)发生于脑底部、桥脑和小脑。破裂出血是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直接死因,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有22例(61.11%)。脑血管畸形部位和形态复杂多变,常规检查方法不能满足鉴定的需要。结论脑血管畸形猝死的鉴定百分之百准确比较困难,熟悉其法医病理学特点,掌握多种检查方法,才能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大体病理学数据,为不明原因的猝死鉴定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2010—2020年行法医病理鉴定的167例成人SCD案件,汇总SCD案例的大体病理学检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死因的特征。结果 男、女性SCD案例比例3.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SCD的首要原因,主要分布于40岁以上的人群。心肌炎导致的猝死主要分布于年轻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为(34.00±9.55)岁。分析不同原因SCD的心脏病理学参数差异发现,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猝死者的主动脉瓣瓣环周径多呈明显扩张(P<0.05)。男性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和合并死因组的心脏质量增大,合并死因组的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瓣环均扩张(P<0.05)。结论 不同原因SCD存在多个大体病理学测量指标差异,在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推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遇到,其发生率在猝死案例中约占40%~60%,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约为3~5∶1,男性以30~49岁者居多,女性年龄则较男性晚[1]。SCD的鉴定需要对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冠脉狭窄程度以管腔面积的缩小程度来度量,一般分为4级,Ⅰ级为管腔面积缩小1%  相似文献   

14.
据文献报道,有很多心源性猝死是由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往往很突然,尸检及镜下病理学检查又缺乏特征性的改变,使得鉴定其死亡机制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寻找一种客观、准确的心律失常鉴定方法,对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鉴定尤为重要。本文将就上述问题,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致死机制、形态学所见及死后生化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源性猝死致死原因的法医病理学分析、鉴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SCN5A基因变异所致心源性猝死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显示TGF-β1介导心肌纤维化以及离子通道重构调节机制的异常可能是SCN5A基因变异导致SUNDS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1对SCN5A基因变异所致心源性猝死调控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源性猝死法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9例小脑出血猝死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报道小脑出血的发生率约占全脑出血的3%~12%,一般认为占10%左右。[1]小脑出血有约20%发生猝死。[2]为进一步探讨其出血病因和猝死机制,现将我们检案所见9例分析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收集本教研室小脑出血猝死者共9例对其脑标本均做全面详细复查,并在其出血部位及附近取材,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9例小脑出血所致猝死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见表1。讨论小脑出血,又称自发性小脑出血,是指出血原发于小脑,而不包括外伤、肿瘤、感染、中毒等引起的出血。[1]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是血管畸形和动脉瘤。本文…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报道小脑出血的发生率约占全脑出血的3%-12%.一般认为占10%左右。小脑出血有约20%发生猝死。为进一步探讨其出血病因和猝死机制,现将我们检案所见9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Zhao XJ  Yang LY  Yang YJ  Bai J  Fan SL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11,27(6):434-43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猝死的法医学特征。方法收集96例因冠心病而猝死的案例,并将其分为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对发病时间、诱因、病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都以男性为主,在季节和时间节律分布、诱因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栓形成组中年龄〈40岁发病率更高;血栓形成组的心脏质量和冠脉狭窄程度低于无血栓形成组,而两组冠脉粥样硬化累及的支数(≥2)、累及长度及合并心梗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栓形成组有低于无血栓形成组的趋势。结论两组人群都以男性为主且发病诱因、冠脉病变部位及致死机制相似,但血栓形成组的发病年龄较轻,心脏的病变程度较低,法医学解剖中当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19.
广泛而严重的体表软组织损伤 ,常表现为皮下出血 ,在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其死亡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对此报道较少。本文报道 9例此类案例并就其死因及机制、法医学鉴定等进行讨论。1 案例资料本文 9例死者均为男性。损伤部位主要在四肢、臀部和躯干。其他情况见表 1。2 讨 论2 1资料分析⑴本文收集 9例均为男性 ,年龄在 2 1~ 4 6岁之间 ,多因盗窃等嫌疑被收容审查。受伤至死亡时间短者约 2 4小时 ,长者约 14天。平均为 5~ 7天。⑵较大面积的体表损伤 ,损伤面积一般都占伤者体表总面积的 2 0 %以上。本文收集的 9例皮下出血面积占体表…  相似文献   

20.
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回顾性研究——附904例猝死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及其流行行为病学特征。收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公安系统904例猝死尸检资料,将904例尸检材料分为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组,从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病程时限以及诱发因素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每组病例进行了死因分析。904例猝死死者中,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的年龄均以21—60岁最多,占76.3%,31—40岁达最高峰,占23.3%。本文中男性693例,女性211例,男女之比为3.3:1。其中心血管疾病组性别差异更为显著,男女之比为5.5:1。职业以体力劳动者及市民为多,共657例,占72.68%,脑力劳动者共247例,占27.32%。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但以寒冷的冬季为多,共429例,占47.5%。猝死绝大多数死于医院外的各种环境和情况下,情绪激动时发生共258例,占28.4%,在诱因中占首位。猝死的时间限度均为24小时以内及睡眠中,符合WHO所规定的时限。各系统疾病均有发生猝死的,但以心血管疾病占首位,共503例,占55.64%,非心血管疾病共401例,占44.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