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是裁判权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往往流于形式,鉴定意见的采信率极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鉴定意见基本由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作出,法官难以触及鉴定过程、法官鉴定意见实质性审查判断能力不足,以及公检法一体化司法体制使得法官往往忽视对鉴定意见的审查.鉴定意见审查判断权的实现除需要分离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逐步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和建立专家陪审员制度外,还有赖于司法逐步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2.
张鹏坤 《证据科学》2003,10(4):238-240
自<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法医临床学活体检验鉴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法医临床学鉴定已经成为鉴定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法医临床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第2款" 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的规定.法医临床学重新鉴定亦与日俱增.对法医临床学鉴定人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法医临床学鉴定人自身素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司法会计鉴定是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然而,人们常常会将它与审计混同,不仅影响了对司法会计鉴定的准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对司法会计鉴定的正确运用,最终影响到诉讼证据质量.因此,本文在介绍司法会计鉴定时,从司法会计鉴定与审计的联系和区别入手,试图讲透、讲清.同时,对司法会计鉴定名称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法院的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关系到鉴定质量与司法公正.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分别强化了法院对鉴定事项、鉴定材料、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意见的审查以及对鉴定活动的监督.上述审查与监督措施,主要基于法院立场对鉴定机构、鉴定人进行制度管控,并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特征,这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亲鉴定及其有关的法律及社会问题. 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275例单亲鉴定进行回顾分析,对案例的数量、来源、鉴定事由、鉴定结论等作统计分析. 结果单亲鉴定近3年明显增多,占亲子鉴定总数的三成.案例来源以自诉为主,占95.27%.鉴定事由中,怀疑妻子有婚外性关系为主 ,占88.36%.275例单亲鉴定中,排除亲生关系39例,占14.18%.结果表明,非婚生子女只占少数. 结论自诉单亲鉴定存在法律盲区,但在维护家庭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受理单亲鉴定宜取慎重态度,有关的社会及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亲鉴定及其有关的法律及社会问题. 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275例单亲鉴定进行回顾分析,对案例的数量、来源、鉴定事由、鉴定结论等作统计分析. 结果单亲鉴定近3年明显增多,占亲子鉴定总数的三成.案例来源以自诉为主,占95.27%.鉴定事由中,怀疑妻子有婚外性关系为主 ,占88.36%.275例单亲鉴定中,排除亲生关系39例,占14.18%.结果表明,非婚生子女只占少数. 结论自诉单亲鉴定存在法律盲区,但在维护家庭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受理单亲鉴定宜取慎重态度,有关的社会及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事故争议的不断增多,对医疗事故争议的鉴定随之增多.在我国,对医疗事故争议的鉴定可分为非诉讼活动的医疗鉴定和诉讼活动的司法鉴定,由于医疗鉴定和司法鉴定这两种不同的鉴定活动的性质、目的、启动方式、鉴定机构、鉴定主体等各不相同,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初步比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医疗损害鉴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现状与责任认定情况,为完善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2018年江苏省医疗损害责任审判案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医疗损害鉴定优先选择医学会鉴定;医疗损害"二元化"鉴定模式并存损害司法公平正义;重复鉴定、多重鉴定增加诉讼成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实施司法鉴定活动,应在司法鉴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越核准的鉴定范围进行鉴定,否则所出具的鉴定意见是无效的.实践中,存在司法鉴定机构在利益驱动下超范围进行商业鉴定,其鉴定对司法鉴定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的危害.为了加强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鉴定范围的管理,有必要明确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的范围.比较司法鉴定与商业鉴定的异同及其效力和法律责任,提出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将有利于诉讼公正的实现,促进司法鉴定的管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司法鉴定的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鉴定的启动,涉及到何种主体具有启动权,及启动权人对鉴定机构、鉴定时间以及鉴定次数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法院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司法鉴定启动权.这一制度不但不利于法院及时公正地审理案件,而且有悖于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制度.司法鉴定启动权设定原则是鉴定启动权与举证责任相一致;司法机关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具有无条件的鉴定启动权;法院具有对复核鉴定的启动权;当事人具有因疑义而启动鉴定的申请权.  相似文献   

11.
鉴定启动的“令状主义”与“随意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鉴定的启动是鉴定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对世界各国鉴定启动模式的利弊和变化趋势以及鉴定启动的目的进行分析后发现,鉴定启动的法官控制模式更合符启动鉴定的目的,同时为克服法官控制模式启动鉴定的弊端,应当赋予当事人平等的请求鉴定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技术顾问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由司法部制定和发布的旨在规范社会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活动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于2001年发布并实施,经历了2007年的修订.在程序正义理念、三大诉讼法修改、鉴定理论成果等因素的影响之下,2016年再次修订.本次修订增加了一些规定:对被鉴定人隐私保护、咨询专家签名、鉴定文书补正、鉴定意见常规复核、鉴定人不得违规会见当事人、鉴定人出庭.修改了一些规定:鉴定委托、鉴定材料交接与管理、鉴定机构告知与说明义务、鉴定人回避、鉴定见证、鉴定文书发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见证与监护的混淆、删除对女性被鉴定人做妇科检查要求、删除对检材破坏与灭失风险告知义务.总的来看,新的规定亮点多,瑕不掩瑜,相信新的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工作,使鉴定意见更好地服务于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技术的应用对鼻区骨折法医学鉴定的影响,发现现行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意见.方法 运用x2检验比较两个不同时期分别以X线和CT为主要鉴定依据评定为轻伤的案件,探究医学放射影像检查技术对鼻区骨折鉴定意见的影响程度.结果 发现CT技术对鼻区骨折的鉴定结果的影响,与X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暴露出基于X线影像技术的鼻骨损伤鉴定标准条款不再适应目前鉴定实践状况的问题.结论 在CT技术广泛应用后,现行的鼻骨损伤鉴定标准条款不能很好地适应医学发展,有必要重新制定基于CT技术的鼻区骨折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诉法第120条规定:精神疾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因此,公、检、法机关的专职法医不再直接参与司法精神病鉴定,而只对其进行审查.具体而言:一是对提出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委托或要求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二是对已经作出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进行审查,确定其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5.
潘高峰  时承发 《法医学杂志》2002,18(4):224-224,226
外伤性散瞳在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中较为常见.但对此类损伤的伤情程度评定在目前的重伤、轻伤、轻微伤鉴定标准中未有明确规定,有些鉴定人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九条第(四)项之规定鉴定为轻伤.本文对多年来伤情鉴定中120例外伤性散瞳案例进行分析,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增良 《证据科学》1998,5(4):169-170
因为现行的各类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对某些类型的损伤或伤残程度的规定不一致,所以在法医实际鉴定工作中,有关鉴定标准冲突的事时有发生.研究和制定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规范,对正确地选择适用鉴定标准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Wang YJ  Sun DM  Zheng ZP  Zhang XT  Hu SX 《法医学杂志》2011,27(5):361-364
目的 研究有争议的脑外伤后各种精神伤残案例,分析其在初次鉴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7-2011年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脑外伤后致精神障碍重新鉴定案件,分别对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鉴定时机不当,初次鉴定时鉴定人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调查不全面、不客观,鉴定人对标准的理解有...  相似文献   

18.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有不同的角度.从科学属性来分析,鉴定是以科学技术为生命,"终局鉴定"的提出是对其性质的模糊与误解;而从诉讼理念来审视,又亟需整合鉴定资源,构建"终局鉴定"来定纷止争.笔者以此角度阐述终局鉴定的特征以及构建的必要性,然后从鉴定专家的认证与出庭、鉴定实验室的评估与认可、司法鉴定程序与方法的标准化等方面对终局鉴定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9.
当今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社会对文物艺术品鉴定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确实我国对文物艺术品鉴定“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对此,.本文欲从文物艺术品鉴定法律制度设计的角度,对我国文物鉴定相关法律制度予以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规范我国文物鉴定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0.
“鉴定乱”的形成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民事诉讼鉴定制度采用辅助法官判断能力和充实当事人诉讼攻击防御方法的双重目的之设计,其在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下是一种合理性存在.具有增强当事人对抗性辩论功能的“鉴定乱”不仅没有对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目标的实现造成实质性危害,反而有可能促进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目标的实现.当下,我国民事诉讼鉴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当事人辩论权进行有效性保护,以及因民事审判公信力不足而导致当事人对鉴定意见为认定事实基础的判决缺乏信赖.固然造成鉴定制度产生上述问题还有鉴定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鉴定设备限制、鉴定技术标准不统一,鉴定人能力差异等原因,但建立平等、透明、公正的凝聚共识型民事诉讼鉴定制度更是当下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也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