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房屋拆迁纠纷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及房地产开发的不断发展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日益增多。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的规定 ,对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的解决 ,法律设置了当事人申请裁决 ,不服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或者不申请裁决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两种程序及司法救济途径。当事人有权在两种救济途径中作出选择 ,行政裁决并不是拆迁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由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的性质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益纠纷 ,因此将此类纠纷的解决归位于民事诉讼 ,更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拆迁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租赁房屋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拆迁不破租赁”的观点 ,并对“买卖不破租赁”与“拆迁不破租赁”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还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中的强制拆迁问题 ,以及拆迁人在民事诉讼当中申请先予执行所实施的强制拆迁与行政裁决所进行的强制拆迁的区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城市拆迁中公共利益的内涵,对公共利益的界定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辨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特点、界定方法及解决路径,最后对城市拆迁公共利益实体界定的重复性问题和程序界定的虚化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应把城市拆迁中所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以法律形式稳定下来,达到一个“公共利益的积累”,使我国城市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的界定越来越明晰化。  相似文献   

3.
侯雪梅 《工会论坛》2005,11(5):141-142
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房屋拆迁中因私人财产权保护而引发的矛盾愈发集中与突出。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应从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及明确正当的拆迁程序、确定公平的拆迁补偿标准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房屋拆迁中的私人财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4.
拆迁悲剧发生的原因不仅在于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拆迁程序的不合理,忽视了被拆迁人的程序保障。基于实现拆迁中利益平衡的理念,应完善拆迁程序保障的具体措施,即强调裁决者的中立性、被拆迁人的参与和充分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牵涉到公权和私权两大维度,本质上乃公权对私权的剥夺.就现行的规范逻辑进路现之,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在现行法上一直被视为征地拆迁的结果,按照地上附着物给予补偿,其法律性质处于一种遮蔽和漠视的状态.关涉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启动程序、运行程序、权利的冲突和协调程序以及权利的救济机制在现行法上处于一种隐蔽和缺位的状态,这是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强制拆迁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公权中的行政权与私权中的财产权的冲突,即政府行政权力强行介入城市房屋强制拆迁并辅之以地方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滥用.二者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一定利益上的冲突、法律配置上明显不合理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名义的滥用.公权已严重地侵犯了私权.为了使二者关系由冲突转为和谐,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公权,保护私权,提升私权在法律中的地位;修改有关强制拆迁的相互抵触的法律条款;对城市房屋强制拆迁规定严格的程序;提高政府强制拆迁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行政强制拆迁,具有高效性、快捷性和低成本性,但由于我们对行政强制拆迁的使用不当,使其备受争议。文章认为行政强制拆迁具有很多可取之处,它启示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严格房屋拆迁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而且应该预设两种基本的程序:一是技术程序,一是制度程序,而对于民主决策来说,更重要的是制度程序。所谓制度程序,解决的是按照什么样的预设规则使一定的社会问题进入决策程序并如何产生决策结果的问题。决策中的制度程序具有组织化的特征,即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则,将人们的决策活动规范到制度程序之中,进而使决策符合民主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强制拆迁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拆迁在近些年来引发了社会矛盾,究其根本,在于其所依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涉嫌“违宪违法”。建议废除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拆迁法》,区分公益拆迁与商业拆迁,明确强制拆迁的概念、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拆迁程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最近几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拆迁中的被拆迁人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城市拆迁中被拆迁人的利益保护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分析被拆迁人利益保护现状及现实立法中存在的缺失,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存在欠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与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相冲突,缺乏公益目的和纯商业目拆迁的区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建议.完善拆迁许可制度,明确房地产开发商责任,完善拆迁房屋价格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房屋公益拆迁到商业拆迁:法律的缺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我国由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纠纷愈来愈多,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很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关心的。其实,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于我国的立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抓住城市房屋拆迁的目的,而笼统地对待不同性质的房屋拆迁。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公益性的拆迁和商业性的拆迁是现实存在的,漠视这一事实便是拆迁纠纷愈演愈烈的根源之一。在立法上,只有把城市房屋商业拆迁从城市房屋拆迁中“剥离”出来另行规范,才能有效遏制层出不穷的拆迁纠纷。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探讨中,更多关注拆迁过程中的土地征收和征用、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公共利益的界定等内容,而对拆迁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讨论较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行为,包括行政行为和行政相关行为,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法律层面认真研究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实践中,广泛存在着无视公民基本财产权利、政府角色错位、商业利益盗用公共利益之名,补偿不公平、不合理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探求其原因,从明确政府在拆迁中的定位、合理界定公共利益、确立公平的拆迁补偿原则、信息公开等方面强化房屋拆迁中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依据法律及相关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谁难以确定,强制主体如何组成不明确,政府的责成行为应属于行政授权而非行政命令,而这种授权又涉及违法,同时,在执行程序中也存在一些违法情况,造成城市房屋拆迁强制执行行为矛盾突出,急需改进和完善,以维护拆迁中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多源流分析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可用来解构影响公共政策设置及调整的因素,从而有助于透视公共政策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剖析,透视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政策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行政征用制度看城市房屋拆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种对城市房屋所有人的房屋及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政征用行为。借鉴国外的法律制度,我国行政征用制度应以列举或排除的方法,对公共利益作出科学的界定,实行公共利益原则与合理补偿原则有机结合;通过司法介入估价,实行政府回避制度,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房屋拆迁财产纠纷,使我国行政征用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房价过快上涨的背景下,2010年国家出台房产新政,各地限贷、限购政策随之出台。由于对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理解与执行的不统一,全国各地对房产新政引发的退房案件裁判各异,不利于引导人们理性购房。原因在于法院普遍调解解决纠纷弱化了司法规则;民意对司法的侵蚀,使司法不能有效回应;法律规则本身的纠结影响了裁判的统一。只有正确辨析房产新政的法律性质,才能找到规范统一司法的路径。为此要警惕因过度调解而牺牲规则,因提倡调解而丧失原则,因迁就民意而回避法则。建设法治社会,司法不仅应考虑社会效果,更要考虑社会预期及裁判导向。  相似文献   

18.
蕴涵平等、民主、自由和契约理念的和解制度在拆迁补偿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引入,对于有效化解拆迁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制度之有效运行尚面临行政价值观念错位、行政和解体系和制度缺失、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自身制度不完善、房屋拆迁制度设计不合理、相关配套制度滞后等诸多困境。为此,应在转变行政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使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走出困境,有效运行。特别是要制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改革完善房屋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19.
廉租房准入与退出制度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廉租房制度是我国现行的解决城镇最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但该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对廉租房准入与退出制度进行相应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维护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