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新疆的暴力恐怖犯罪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性、反社会性、恐怖性、暴力性和国际性。民族分裂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基础,是恐怖分子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正确认识、把握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反恐怖斗争,加强国际反恐怖合作,研判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犯罪学理论和有关的国际文献中,一般把针对国家或社会的暴力恐怖活动统称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使用暴力的动机和目的是政治性的,目标是反对国家和社会.所以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被列入政治犯罪的范畴.当把恐怖活动放到具体国家的法律范围之内考察时,一切恐怖活动都属于该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活动对任何一个受侵害的政府和社会来说,实际上就是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正因为这种犯罪从理论上看是政治犯罪,又由于它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在实践中却不能按政治犯罪对待,有关国际公约明确地把这种罪行列入可引渡罪,不作为政治犯罪,如不引渡,则必须起诉,反映了国际社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决心和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对恐怖犯罪缺乏明确规定,刑法修正案(三)并没有将恐怖行为单独规定为一个罪名,我国参加的某些国际规约中规定的恐怖活动罪行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我国现行刑法中尚缺乏规制恐怖犯罪的程序性规定.对我国反恐怖犯罪立法进行完善是必要的.建议对反恐怖犯罪单独立法,建立实体和程序合一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公安反恐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恐怖活动威胁,制约当前国内公安反恐怖工作发展的因素尚未完全解决。唯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公安反恐怖部门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应有水平。  相似文献   

5.
“东突”恐怖主义势力近年来不断制造各类暴力恐怖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反恐立法存在明显不足,没有专门的《反恐怖法》。完善我国的反恐法律体系迫在眉睫。在《反恐怖法》出台之前,可以通过修改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以及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的方式完善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法律运行机制,为反恐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暴力恐怖活动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直接最现实的危害。"群体性"是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显著特点。众多学者多研究宏观成因,而少研究微观。暴力恐怖群体生成,在因果关系上,"双泛"(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所衍生的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是主因,民族分裂思想"资源"的历史遗留是辅因。从公民个体微观考察,外因性因素主要是局部区域民族结构因素、生产力及经济因素、教育文化环境因素、宗教环境因素,内因性因素主要是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缺陷自控能力差、偏执极端的思维方式。其形成机制是接触与暗示、交换与模仿、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调适的社会互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突"恐怖势力深受国际恐怖主义特别是中亚恐怖主义的影响,恐怖犯罪案件呈急剧上升态势。呈现出恐怖犯罪手段多样、残忍,并极力效仿国际恐怖主义,恐怖活动趋向采用"基地"组织的游击化运作方式,选择的作案时间与地点更具有策略性,恐怖分子本土化和组织化程度明显降低等特点。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意识形态化,网络恐怖渗透的加剧和"伊吉拉特"的现实威胁日益加大的"东突"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安全观,科学认识新疆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建立健全反恐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提高预知预防能力,加大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力度,强化对可疑人员的甄别、核查力度,健全、完善网络、通讯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认识"伊吉拉特"活动的严重危害,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清醒认识中国面临的反恐困境。  相似文献   

8.
恐怖活动犯罪是当下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我国现行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制裁体系特点是从严从重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侧重于打击有组织的恐怖活动,注重对恐怖活动犯罪的经济制裁,并且以普通的刑事罪名抗制恐怖活动的实行行为。完善我国恐怖活动刑法制裁体系,应进一步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功效,完善刑法典中恐怖活动犯罪的罪名体系,增设独立的"恐怖行为罪",并适时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增设相关特别恐怖活动罪名;协调刑法与反恐怖法的关系,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恐怖活动犯罪。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4·23"新疆喀什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暴力恐怖事件以来,我国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其规模不断增大,受害人数不断增多,并呈现出犯罪活动的组织性、预谋性不断增强,地域不断拓展,袭击目标不断平民化,作案工具以刀斧、爆燃装置向爆炸装置升级,犯罪分子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三盲"人员居多等特点。打击与防范恐怖犯罪,国家层面应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组织成立反恐怖工作统一领导小组,加快反恐怖专门立法工作,将反恐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增强国际反恐怖合作,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构建全民防恐与反恐体系,加强涉恐情报收集工作,构建反恐情报模式,注重涉恐资金的防控,加强边境管控力度,防范恐怖分子"回流"。  相似文献   

10.
新疆7·5事件引发了对我国刑法规定的反思。我国刑法缺乏专门的反恐罪名,应将暴力破坏的犯罪类型从刑法分则各章节中分列出来,结合恐怖主义目的,合并设置为专门罪名恐怖活动罪,为反恐怖斗争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暴力恐怖活动呈现出活动地域相对集中、作案手段明确、危害后果严重、示范效应增强等特点;一些境内外敌对组织、敌对分子在加紧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暴力恐怖活动也有向个体化、政治目的淡化、攻击目标大众化、手段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暴力恐怖活动的危害性,切实增强反暴力恐怖斗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应对暴力恐怖活动的各种机制和基础工作建设,加强反暴力恐怖活动的国际间合作,牢牢把握反暴力恐怖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个体恐怖犯罪,是指那种没有政治目的,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造成恐怖气氛的个体犯罪。近年来个体恐怖犯罪频繁发生,成为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更为现实的恐怖威胁。由于个体恐怖犯罪有着与恐怖主义犯罪和普通刑事犯罪所不同的特点,因而应当将其列为反恐怖立法所要调整的范围。个体恐怖犯罪的特点:一是犯罪行为的恐怖性;二是犯罪动机的非政治性;三是犯罪对象的非针对性;四是犯罪主体的无组织性。  相似文献   

13.
恐怖活动罪是基于政治、社会或者其他动机,为制造社会恐慌,以恐怖性手段所实施的侵犯人身、财产等严重危害社会而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恐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日渐猖獗,但各国认定恐怖活动组织的标准却不统一。我国认定恐怖主义组织和恐怖分子依据本国法律及我国参加的相关国际反恐决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7·5"事件引发了对我国刑法规定的反思.我国刑法缺乏专门的反恐罪名,应将暴力破坏的犯罪类型从刑法分则各章节中分列出来,结合恐怖主义目的,合并设置为专门罪名"恐怖活动罪",为反恐怖斗争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相比,在犯罪目的、犯罪对象、犯罪手段上均有其特殊性。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以案件成功侦破为终结,而恐怖活动一旦实施,恐怖效应即已产生,有效防范制止恐怖活动犯罪必须将恐怖活动摧毁在行动之前,这也对涉恐案件侦查提出了特殊要求。为确保侦查机关依法侦查,在反恐怖法中有必要从时间节点、侦查手段、队伍建设、保障措施、工作体系等方面构建专门的反恐侦查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昆明火车站、新疆喀什等暴力恐怖犯罪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伤害,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问题。应当完善我国暴力恐怖犯罪的预防机制,加强应对暴力恐怖犯罪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处置暴力恐怖犯罪的刑事法律对策,协调做好预防、打击、惩治等全方面的工作,遏制和减少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的发生,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恐怖犯罪的发生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形势、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因素有关。反恐怖策略固然需要重视对暴力恐怖犯罪的打击,但更要重视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降低既定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从一般预防的层面减少恐怖犯罪发生的机率。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社会心理氛围的调控要注意反恐宣传、社会控制与心理引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7·5”打砸抢烧暴力恐怖犯罪事件是一起由境外民族分裂组织直接煽动、挑唆的,有组织、有预谋,以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仇视为目的的重大暴力恐怖犯罪事件。“7·5”事件不仅对新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而且粗暴践踏了无辜群众的基本人权。依法严惩暴力恐怖犯罪分子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建设民主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东突"民族分裂主义与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的成因极其复杂。"双泛"思潮在新疆的传播和蔓延为滋生"东突"民族分裂主义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不断传入,与"东突"民族分裂势力合流,使其转变为以民族分裂为目的的暴力恐怖势力;宗教管理的失控致使非法宗教活动猖獗,成为"东突"民族分裂与暴力恐怖分子不断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国际恐怖势力的积极扶持,使"东突"民族分裂势力迅速完成了由单纯的民族分裂势力向以民族分裂为目的的暴力恐怖势力的嬗变,并有恃无恐地从事分裂与恐怖活动;南疆部分地区相对贫困与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被"东突"分子所利用成为新时期滋生民族分裂恐怖分子的潜在诱因;现实政策的失误与"东突"分子的频出及分裂与暴力恐怖活动高发之间有着无形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恐怖活动犯罪不仅仅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恶瘤,更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都必须重点防治的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近几年,恐怖分子针对我国实施的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型恐怖犯罪活动呈频发态势,且活动地点由边疆地带向内陆城市转移,引起了社会的安全恐慌和群众的紧张感。对此暴力恐怖活动,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严厉打击,从反恐立法、培养专业反恐人员、发动全民反恐和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防范和打击,遏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