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是经江苏省公安厅批准,依托江苏警官学院设立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全国第一个以现代警务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中心致力于搭建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之间联系与交流的平台,构建警务研究与警务实战结合的有效机制,成为校局共建聚力、聚智、聚焦的有效载体。应对推进警务研究校局合作的路径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实现公安工作全面信息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构建信息化高端应用机制为核心,实现公安工作全面信息化,是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不仅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对警务理念的变革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常态机制、强化推进措施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论基层警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各级公安机关的警务管理仍然基本沿袭原有的模式,其发展总体上滞后于警务战略层面的改革进程。基层公安机关作为整个公安系统管理活动的基础环节,有机地吸收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实现警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是深化公安工作改革、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开展警务理论和警务实战研究,是公安院校发挥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为公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2009年以来,江苏警官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警务研究三者并重、协调发展,在全国首创设立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以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警务创新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为目标,着力加强公安智库建设,搭建了学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紧密联系与交流的平台,构建了警务研究服务领导决策、支撑教育培训、指导基层实战的有效机制,赢得了科研引领公安工作改革创新的领先发展优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杨骏 《公安研究》2012,(11):19-23
在新兴传媒时代,微博已逐渐成为公安机关利用网络开展警务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成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重要平台。由微博管理与运营产生的“微警务”是现代警务机制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发展迅速,同时面临诸多问题。为保障“微警务”这一新生警务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公安机关应积极探索规范公安微博运营方法,进行长效建设,做好新兴传媒时代的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网上作战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网上作战机制,是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体现,是提高未来警力和战斗力的增长点,也是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县(市)公安机关构建网上作战机制,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明晰网上作战思路;以资源共享为前提,夯实网上作战根基;以研判应用为核心,丰富网上作战内涵;以人才培育为关键,助翼网上作战运行,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文海 《公安研究》2009,(10):47-51
公安信息化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必须坚持以信息化推动警务机制改革和创新。公安信息化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警务机制,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必须以实施情报主导警务战略为核心。要在思想观念、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平台建设、情报研判、规范制度等方面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陈祥滔 《公安研究》2011,(12):23-27,45
建立以民意为导向的警务工作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关注民生、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公安机关履行职责、更好地促进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建立以民意为导向的警务工作机制,公安机关应当在牢固树立民本化思想观念、坚持畅通常态化民意渠道、不断夯实信息化警务基础、建立健全民意化导向制度、强力推进规范化警务行为和探...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公安机关在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工作中进行了四大方面十项具体机制的建设.结合上海的经验,我省公安机关在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现代警务机制中应坚持和把握以下要点: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坚持立足于公安职能的科学界定,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统一,坚持整体协调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坚持用发展的观念不断改进和突破以往警务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创新队伍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公安机关要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创新警务管理,推进警务流程再造,加快勤务转型、执法转型和服务转型,着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实现公安工作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不断提高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先进生产力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物质基础 ;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 ;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新时期统一战线只有以“三个代表”为旗帜 ,把人心、智慧和力量凝聚在这面旗帜下 ,才能有“位”有“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仪式之樂,不仅在形态表征上具有综合及动态的特征,亦在人文蕴含中富有多重维度。因此,基于独立艺术门类标准的、以曲目音调文本为主体的音乐分析手段则不足以面对之。面对思想层面的认知模式以及行为层面互动关系构成的仪式音乐生态,应以仪式音乐自身来做研究的范畴。如果说仪式之樂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原在方式,它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方式。此樂,正是我们以本土话语折返音乐学本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群众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因而常常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领导干部能否守好革命气节,不仅影响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到单位的全面建设.领导干部要经受住"酒绿灯红"的考验,守好"节",必须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着重在"严"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严格的概念性表述.第一次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一次指出"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第一次提出,全党同志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次点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次提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而且要坚持其"科学精神".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应当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标准.第一次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第一次提出新形势下应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重申了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第一次系统提出我们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八十年代生人"的"跨世纪的一代",与美国半个世纪前"愤怒的一代"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因此有人说中国"跨世纪的一代"是半个世纪前美国"愤怒的一代"的克隆版.到底如何?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以简单的比较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制造”几何级速度的蔓延,“中国制造”面临着多重困境。中国企业要摆脱困局,就必须走向“中国创造”。笔者在文中阐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了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公共场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公共场所安全检查工作对“效率”与“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要兼顾公共场所安检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处理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管理和用心服务的关系、公共安全和生活便捷的关系。为了解决公共场所安检工作现存在的工作处理不够协调、检查标准设定不够明确、安检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与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在“工作效率”与“工作效果”标准都不降低的前提下,权衡兼顾两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经济利益分化严重、村民自治能力培育不足、不良选举文化频繁入侵等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干扰了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开展,损害了农村社区村民的合法权益,危害着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山东省日照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农村社区组织架构、管理形式和目标追求上实现了"三破三立",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推动基层民主进步,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文明自治和稳定发展。当前推进农村社区治理,需要维护村民自治权利的主体地位,确保村民自治权利有充分的实现路径;需要厘清农村社区的自治任务与服务功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从生产和交往相互作用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过程,论证了通过自由联合共同占有物质生活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和解"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仰在我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法律信仰这个源自西方的命题不加审视地视其为真理而简单接受。笔者在考察伯尔曼法律信仰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认为法律信仰是将二元论下两个根本有别的秩序体简单联合在一起的失败努力。同时,基于对引发法律信仰思考的问题意识的肯定和公民宗教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认为在一元论社会条件下应该提倡的是"法律信心"而非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