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侦查终结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最后程序,在刑事诉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我国的侦查终结制度在理论和设计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和弊端,造成了司法应用的混乱。设立侦查期间、明确侦查终结条件、建立案卷材料全部移送制度及完善监督制约和救济机制,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侦查终结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最后程序,在刑事诉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国的侦查终结制度在理论和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端,造成了司法应用的混乱。设立侦查期间、明确侦查终结条件、建立案卷材料全部移送制度及完善监督制约和救济机制,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侦查终结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最后程序,在刑事诉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终结制度存理论和设计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和弊端,造成了司法应用的混乱.通过设立侦查期间、明确侦查终结条件、建立案卷材料全部移送制度及完善监督制约和救济机制,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对侦查终结与移送起诉的条件存在法理不清或规定偏颇、失误的问题。为了分清侦栓诉讼职责,提高侦查效率与案件质量,在侦查终结与移送审查起诉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是,“案件事实”与“犯罪事实”两者的内涵存在不同;“证据确实、充分”是移送审查起诉案件的要求.不是侦查终结案件的要求;移送起诉的案件存在涉嫌犯罪性质和罪名问题,撤销的案件有些并无罪名;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是案件移送起诉的条件,不是侦查终结的条件;犯罪嫌疑人归案应成为移送起诉案件的前提条件:久侦不明的疑难案件应作为特殊情形纳入侦查终结撤销案件的法定程序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制度下,侦查终结和补充侦查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其程序特点都是非常明显的。努力实现侦查终结是侦查机关的基本目标,而对补充侦查程序实质的理解,要把握好它虽是侦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侦查的必经环节,不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完全否定,其实是被动的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6.
侦查终结是侦查程序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侦查程序的一个独立的、必经阶段。正确理解侦查终结的条件,准确把握侦查终结的证明标准,对准确、及时追究犯罪,有效地保护无辜,提高刑事诉讼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法律,对刑事诉讼实务中侦查终结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侦查终结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并非只能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撤销案件同样应当成为侦查终结的可能处理结果之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早前司法解释对证明标准引入主观性的做法,将"排除合理怀疑"正式规定为判断"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条件之一,这对公安机关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侦查终结证明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证明标准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不论是认知差异的客观存在,还是证据发现的走向纵深,都不应当成为否定其作为侦查终结证明标准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8.
侦查终结是侦查程序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侦查程序的一个独立的、必经阶段。正确理解侦查终结的条件,准确把握侦查终结的证明标准,对准确、及时追究犯罪,有效地保护无辜,提高刑事诉讼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法律,对刑事诉讼实务中侦查终结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侦查终结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完善侦查终结的立法措施有:规定侦查阶段疑案从无制度;完善侦查总体期限规 定;规定侦查中止。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程序中,疑案如何处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制度层面上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司法过程中出现了疑案处理结果非法化、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难以撤销的问题。混淆了侦查终结与疑案处理两个不同的概念,疑案如何处理背后展现的是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如何撤销这一最本质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路径,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犯罪嫌疑人身份异议和撤销制度。  相似文献   

11.
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相比,在犯罪目的、犯罪对象、犯罪手段上均有其特殊性。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以案件成功侦破为终结,而恐怖活动一旦实施,恐怖效应即已产生,有效防范制止恐怖活动犯罪必须将恐怖活动摧毁在行动之前,这也对涉恐案件侦查提出了特殊要求。为确保侦查机关依法侦查,在反恐怖法中有必要从时间节点、侦查手段、队伍建设、保障措施、工作体系等方面构建专门的反恐侦查体系。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公安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刑侦体制改革会议,会议确定了刑侦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要求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建立覆盖社会面的责任区刑警队。此次刑侦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刑事侦查工作影响较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3.
侦查主体属于侦查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而当前对侦查主体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存在分歧,为此,可在分析不同侦查主体界定的基础上,从侦查权的视角探究侦查主体的涵义,进而构架一个由三个层次构成的侦查主体体系:侦查权的所有者——国家;侦查权力和侦查义务的承担者——侦查机关;侦查权的行使者——侦查组织。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侦查主体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刑事初查制度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刑事初查制度在司法实践形成并发挥了打击犯罪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体系而存在诸多制度缺陷,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陷不能仅从完善初查制度本身入手,而应考虑改革我国的立案程序,建立随机型刑事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初查制度作为刑事立案的前置程序,具有打击犯罪、保障人权、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意义。初查制度已成为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权的重要方式,但其制度基础却亟待构建和完善。从法律性质上看,初查为行政执法行为,而非刑事侦查行为。初查制度的构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初查制度原则的确立,初查制度程序的设计,初查行为证据的效力。同时应通过监督程序和机动侦查权的设计,对公安机关初查制度进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6.
区际侦查协作是打击跨境、跨区域犯罪司法协作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跨境、跨区域犯罪侦查协作存在的问题,建立区际侦查协作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应梳理区际侦查协作的原则,提出构建区际侦查协作的设想,共同构筑打击跨境、跨区域犯罪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法律文化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反映着两国在刑事侦查制度、刑事侦查主体、刑事侦查权配置、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很大差别。相比较而言,美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以保障个人权利的刑事调查和程序正义;而我国在借鉴与吸收某些西方的诉论理念与制度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中西方在法律文化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刑侦绩效管理是指刑事侦查部门、侦查员和社会公众在刑事侦查目标指导下,通过沟通、反馈、指导和支持,使用合理配置的最低限度刑事侦查资源,优化刑侦队伍组织,行使刑侦管辖范围内最大的公共安全职责,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高品质和更高满意度的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实行刑侦绩效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改进刑侦绩效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正确定位刑侦绩效管理目标;改进人事录用管理制度;发挥绩效考核在刑侦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的关系;创新刑侦绩效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刑事侦查的联合专案小组,其组织体系有别于传统的组织体制。其内容涉及到专案组织的性质、专案组织的形态、专案组织的结构及其专案组织的组成。透视分析专案组织的体系有利于革除专案组的弊端发挥其优势,为刑事侦查特别是重大案件的侦查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