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展已不可阻挡。怎样在赋予行政主体充分、必要的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使这种权力不被滥用,是法治政府的责任。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制约都难以起到对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控制作用。针对我国行政法治现状,现阶段必须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理厘清、提升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体系自控和完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体监控三个层面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2.
王亚利 《人民论坛》2014,(5):116-118
目前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及浪费现象严重,针对种种程序调控问题,文章从立法、决策、执法的角度来着重阐述行政决策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程序调控的具体决策,包括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听证及回避制度,制定完整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程序调控机制,遵循合理胜原则以及加强行政人员程序正义观念培养,使之更好地实现程序正义,运用好行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3.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要的,但也极易被滥用。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显失公正、程序不当等情形,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后果严重,危害性大。因此,有必要依据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并通过立法控制、司法控制、行政机关内部控制的层面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4.
现代行政的目标是不断追求法治行政、服务行政,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也要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因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扩大使其更加容易被滥用,使得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所以现代行政中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要进行相应的法律控制,才能保证现代行政目标的实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超越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拖延履行法律职责等方面。因此,必须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方面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自我控制和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法律法规的规定性决定了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合法性.但公安机关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自由裁量超过一定的标准、范围和种类,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要实行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自我控制和规范:一、推行公安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明确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范围和幅度,改变有关自由裁量规范过于宽泛、"自由度"过大的局面.二、通过行政复议等层级监督的方式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三、强化行政程序,建立相关制度,促进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底高扬 《桂海论丛》2014,(5):127-132
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陷入了"越减越肥"、"越审越长"的怪圈,出现了"上下脱节"、"各自为阵"以及"明放暗收,明减暗增"等突出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改革部门对保留、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巨大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本质是行政自我规制,其必须遵循法治、公开、比例、行政利益排除以及监督制约原则,但改革部门的巨大自由裁量权与之存在着价值理念、运行方式、路径依赖上的悖论关系,极大地滞碍了改革的步伐、削减了推动改革的源动力、严重制约着改革的实效。基于此,文章从实体、程序、司法等方面提出了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对该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政府得以存在的生命源泉,所以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没有限制的权力随之带来权力的滥用,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行政自由裁量权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性裁量权,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不仅离不开法律控制,而且需要伦理规制。行政责任是行政伦理学的一个永恒的核心课题,它体现了行政权力的价值基础、价值目标和行政伦理的内在意蕴,蕴含着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制度基础、法律指向和价值构成,是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根本条件,可以确保行政自由裁量权以一种符合民主、公正要求的负责任的方式行使。规制行政自由载量权,要开展持久而有效的行政伦理教化,培养公务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要营造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促进组织伦理环境的生成;要加强行政责任制度建设,保障行政责任伦理的实现;建立专门的伦理监督机构,加强行政伦理监督。  相似文献   

9.
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警察权中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行政管理权,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行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滥用、乱用和私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对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对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主要可以采取立法控制、司法控制和行政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警察机关对治安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活动,势必会影响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由于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警察行政调查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并进一步完善司法审查制度,来规范警察行政调查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依法行政的本质属性是对行政权的规制,从行政裁量权的角度看,这种规制体现在对裁量的主体、权力取得、适用、动机、程序、手段、效果和责任的制约。由于行政裁量权的"自由"性、行权"人"的缺陷以及权力所有者与使用者分离的缺陷,扩张成为行政裁量权的内在要求,表现为越权作为、权限内乱作为、规避和懈怠四种形式。行政裁量与依法行政的博弈经历了从排斥到接纳再到统一的历程,实现统一的关键在于构建起立法、行政、司法、媒体和公众"五位一体",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外部他律和内部自律相结合的行政裁量权综合管控模式,并处理好"羁束与裁量""规则与原则"和"自律与他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许可中的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行政许可中存在的自由裁量权应严格限制 ,以防止行政主体利用职权进行寻租活动。可以采取公开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从程序上保证对行政许可中的自由裁量权。有必要建立事后救济制度以防止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两大法系日益交融的今天,判例法为大多数国家逐渐接受,并与成文法一起互补长短。判例法与成文法共同构筑一个“混合法”时代已经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尤其是在行政法领域,两大法系都是靠行政判例来构建起其行政法大厦的。相对于民法、刑法领域来说,行政法的特殊性、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以及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决定了判例法在行政法领域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得到行政实践的认可并迅速推广开来,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源于实践的创新制度,规范了行政裁量权的使用,但该制度依托的理论尚不完备,使得执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本文将立足行政实践,对实践中出现的行政主体多元化延伸问题、裁量基准有无法律效力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方式来实现标准的统一协调等问题,以概念为分析的逻辑起点,深入探讨,并提出完善之举。  相似文献   

15.
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它不但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又有强大的行政权力作为后盾,行政机关抽象行为的不当,将更广泛地使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受到侵犯。我国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监督方式:行政机关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自我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抽象行政行为穷行间接监督。由于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而以上的几种对抽象行政并为的监督方式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抽象行政行为的侵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定程序使相对人获得救济。而从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严密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大特征。在治安管理处罚实践中,要做到行政行为的严肃性,就必须确保执法过程的法定程序完备,不能将自由裁量权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可朝令夕改,确保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产生拘束力。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运用不当,会对行政法治构成威胁.因此,基于公安行政执法的特点和其自由裁量权限不断扩大的趋势,如何正确行使公安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对自由裁量权的立法控制、健全公安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加强公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个人法治水准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没有区别不同类型的行政行为,没有根据不同行政行为中的行政机关担负的不同职责而分别设定不同的合法性判断标准,“尽责即合法、未尽责即违法”的判断模式既不能适应审判实践活动的需要,亦与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和政府职能转变不相协调,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确有必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由裁量权广泛存在于人民银行实施的行政处罚中,在实现行政灵活性和个体正义的同时,也对法治主义、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亟需规制。对于规制模式的选择,除了传统的立法、司法、行政等三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外,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内部制约机制——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这种裁量基准在实施成本、实施效果等方面都呈现出优势,弥补了传统规制方式的不足。对于裁量基准法律效力的认定,需要分别看待:一方面,它具备内部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它能够产生外部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