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动物弓形虫病的防控对人类身体健康、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近年来抗弓形虫药物研发工作进展较快,本文综述了抗弓形虫药物治疗现状、存在的问题、最新进展,预测了今后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胞内寄生虫,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目前,国内外缺乏针对预防弓形虫病的疫苗,传统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存在保护力差、弱毒返强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刚地弓形虫免疫效果的研究着眼于构建不同基因缺失株,通过比较特定基因缺失的虫株与正常虫株在毒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在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和对宿主细胞毒力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部分棒状体蛋白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棒状体蛋白在疫苗研制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展望.表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对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起重要作用,是研制弓形虫病疫苗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4.
自从1890年Nicolle首次发现并命名一种新的寄生物——刚地弓形虫以来,世界各国对弓形虫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从五十年代就从猫、兔等动物分离出弓形虫,六十年代又发现了人弓形虫病,七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区又从猪体分离出弓形虫,相继见到国内耕牛、奶牛、奶山羊、马、骡、鸡等畜禽感染弓形虫的报道。1984年5月,配合全国弓形虫病普查,我们对动物园的野生动物也作了调查。 (一)调查野生动物种类 共调查104只,其中大熊猫5只,长臂猿1只,广西猴1只,金猫和豹各1只,鹿科动物68只,牛科动物27只。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制备及其组分,对近几年国内外排泄分泌抗原在免疫功能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其在疫苗研制上的成果和前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弓形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病(Toxoplasmasis)是一种宿主动物很多,分布地域很广的人畜共患原虫病。羊群感染之后,会出现发热、眼底损伤、生长发育受阻、产毛产奶减少、流产或早产,并垂直传播引起新生羔的弓形虫病,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感染羊胴体和内脏的无害化处理,以消除胴体和内脏中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感染性,达到食用卫生标准,有效预防弓形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抗体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样品垫(加样区)、包被了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和胶体金结合物的结合垫、包被了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和抗弓形虫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吸水垫依次首尾互相衔接粘贴在白色塑料板上,组装成检测弓形虫抗体的免疫胶体金快速试纸条。然后用其进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并用弓形虫IHA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经对已知弓形虫阴、阳性血清检测,与弓形虫IH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2.5%,金标试纸条较弓形虫IHA诊断试剂能提前2 d检测到抗体。结果表明,检测弓形虫抗体免疫胶体金试剂(金标试纸条)的敏感度高于IHA。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和动物弓形虫病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已查知弓形虫血清抗体分布相当普遍,并从人和某些动物体分离出不同毒力的弓形虫株。1986年笔者从青海省互助县1只绵羊体分离出1株弓形虫,经鉴定为一弱毒株,命名为青海互助绵羊株(QHO)。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 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 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 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弓形虫ROP38(TgROP38)蛋白的性质和反应原性,以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gROP38基因。测序后,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将测序正确的片段连接至pET-30a(+)表达载体后,进行原核表达,并用Western-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大小约为1 600bp的TgROP38基因。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得出TgROP38蛋白是跨膜蛋白,含有多个亲水区域和B细胞表位。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TgROP38蛋白的大小约为66ku,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TgROP38蛋白可作为抗弓形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研制弓形虫病亚单位疫苗及表位疫苗。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外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结果,对枯草芽孢杆菌在拮抗病原菌、免疫刺激、芽孢疫苗及肠道内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枯草芽孢杆菌在防御动物疾病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建立了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建立了猪弓形虫病动物模型,摸索出猪弓形虫病PCR检测的最佳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 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且与相关的8种原虫和线虫均无交叉反应,证明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在试验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感染后第5 d),对取材的8 个组织样品用该PCR方法检测,有6个组织样品为阳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组织为肺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将猫的心、脑、舌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接种小白鼠,经连续传代分离弓形虫虫株,用特异PCR方法对所分离的虫株进行了鉴定。分别从24只猫的样品中分离出8株弓形虫虫株,用弓形虫种特异的PCR方法对8个虫株进行鉴定,均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条带;测序证明所扩增出的DNA片段确为弓形虫的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部分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将动物组织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接种小白鼠是一种分离弓形虫虫株较为理想的方法,特异PCR方法能准确、快速地鉴定弓形虫虫株。  相似文献   

14.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 (E/SA)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 ,进行人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 ,并用弓形虫虫体抗原致敏的红细胞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在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检测中 ,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弓形虫虫体抗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符合率为 10 0 % ;在人工感染兔血的检测中 ,E/SA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比虫体抗原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阳性检出时间提前 2d ,显示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具有早期诊断和生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种中草药对弓形虫体外增殖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药物组方,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指导,通过体外试验,培养Ana-1细胞作为弓形虫宿主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了甘草、黄芩、百部、苦参和贯众5种中药对细胞的安全浓度,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Ana-1细胞在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共同培养,在加药后第4、8、12、24、48小时,观察细胞和弓形虫的生长状态和形态,选取第48小时观察药物体外抑制虫体增殖的效果,并以磺胺嘧啶钠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结果显示,黄芩、百部、甘草可显著抑制弓形虫的增殖,而贯众和苦参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细菌CpG-DNA对犬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犬瘟热病毒为模式病毒,将CpG-DNA与铝胶、蜂胶2种对照佐剂分别与犬瘟热病毒灭活疫苗配合,给犬接种疫苗前后用微量中和试验抽查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根据抗体效价高低判断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3种佐剂疫苗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但组间抗体效价有显著差异(P<0.01),CpG-DNA的免疫增强作用明显高于其它2种佐剂,CpG-DNA所诱导的抗体效价较蜂胶佐剂高5倍,较铝胶佐剂高7倍.  相似文献   

17.
牛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调查我国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应用新孢子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AT)分别检测了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份乳牛、10份肉牛和40份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乳牛新孢子虫的抗体阳性率为17.2%,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为2.3%,没有检测到既有新孢子虫抗体又有弓形虫抗体的乳牛血清。各牛场所检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34.4%之间。在水牛和肉牛血清中未检测到新孢子虫抗体和弓形虫抗体。流产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0.2%,未流产乳牛为16.1%,其中血清抗体阳性乳牛主要在妊娠中晚期流产。各个年龄段乳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妊娠胎次的乳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确认新孢子虫病在国内大部分牛场存在。  相似文献   

18.
犬细小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犬细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表位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犬细小病毒病新型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对各种新型疫苗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为犬细小病毒病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提出各种犬细小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互有优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采用不同种类的新型疫苗的交叉组合、免疫原的集成使用等研制出更理想、更有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在刚地弓形虫虫株分类方面的应用情况,从PCR、DNA探针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方面介绍了用于检测弓形虫DNA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编码弓形虫主要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产物在ELISA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