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宇  任鹏  张巍 《刑事技术》2014,(4):68-69
缩窄性心包炎引发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尸检鉴定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本文就1例于工作中因缩窄性心包炎致急性心力衰竭猝死的尸检案例进行分析,以供法医工作者于类似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myocarditis)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并不少见,由于本病可致猝死,故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中常可遇到。一般对那些病变典型,有相应临床表现的案例,鉴定并不困难,但对病变程度较轻,又无相应临床表现的猝死案例,在死因诊断时往往出现分歧。作者复习本室30余年来尸检诊断为孤立性心肌炎猝死的案例,并选择部分因急性暴力死亡尸检案例的心脏标本作对照,结合文献,对该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问题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1.5例孤立性心肌炎猝死者的心脏。分别在其左室、乳头肌、右室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2.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以下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探讨其死亡的一般情况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001—2016年6例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基本信息(性别与年龄)、临床表现、病史、解剖所见和组织病理学所见、生物化学检测指标、死亡原因。结果 6例案例多具有明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死亡诱因;甲状腺病理学检验符合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心脏质量均增加,心腔扩张,心肌肥大,灶状坏死;死后心包液的生物化学检测可作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的辅助手段。结论对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进行诊断时应参考临床病史、尸体检验、组织病理学检验、死后毒(药)物检验等结果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死后甲状腺和心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心肌炎猝死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医尸检案例中取心肌炎猝死17例进行分析及病理学观察,对心肌炎的分关、心肌炎导致猝死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肌炎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及猝死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典型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的要点,并对心肌炎猝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临床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imple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 ,STSAH) ,是指不伴有其他颅内损伤 ,单纯由于蛛网膜下腔血管破裂而发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法医学活体鉴定中 ,常因其不伴有其他颅内损伤而给临床诊断和法医鉴定带来一定难度[1,2 ] 。本文作者对 38例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STSAH的法医临床学鉴定问题。1 案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38例来源于本系 1995年 7月~ 2 0 0 3年 2月间受理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案例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6~ 6 3岁 ,平均 36岁。伤者…  相似文献   

7.
在猝死案例中,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及猝死发生后死因鉴定一直是难点问题。因此,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研究和法医病理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代谢组学逐渐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检测生物体液的"代谢指纹"可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发掘等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心脏性猝死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分析代谢组学在心脏性猝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猝死是一类特殊的疾病死亡形式,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生命安全。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最常见的猝死类型,一直以来是法医病理学鉴定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流行病学、形态学、分子病理学、虚拟解剖学等角度综述了SCD的法医学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猝死的形态学鉴定、死亡原因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肺动脉栓塞致死的一般特点,探讨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1~2011年在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鉴定的23例肺动脉栓塞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致死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70岁之间;主要诱因是严重外伤、长期卧床后运动,以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并脱落致肺动脉栓塞最为常见。结论对肺动脉栓塞致死案例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大体病理学数据,为不明原因的猝死鉴定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2010—2020年行法医病理鉴定的167例成人SCD案件,汇总SCD案例的大体病理学检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死因的特征。结果 男、女性SCD案例比例3.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SCD的首要原因,主要分布于40岁以上的人群。心肌炎导致的猝死主要分布于年轻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为(34.00±9.55)岁。分析不同原因SCD的心脏病理学参数差异发现,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猝死者的主动脉瓣瓣环周径多呈明显扩张(P<0.05)。男性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和合并死因组的心脏质量增大,合并死因组的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瓣环均扩张(P<0.05)。结论 不同原因SCD存在多个大体病理学测量指标差异,在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推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新山  胡俊  刘艳  黄光照 《证据科学》1998,5(3):100-102
目的 为探讨引起医疗纠纷案例中猝死发生的特点,特别是其年龄、性别、科室、疾病的分布和发生纠纷的原因,为有关单位调处医疗纠纷和制定有关法规制定有关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本教研室1955 ̄1996年42a间受理的法医病理学尸检资料中挑造各种医疗纠纷案例;制定统一表格,将其中猝死者逐一登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a中医疗纠纷的猝死135例。其中男87例、女48例。年龄自新生儿 ̄67岁。以新生儿和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死亡案例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特点,探究产后出血致死的常见原因,为法医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死因、临床症状及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以期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及规范尸体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5年本司法鉴定中心受理鉴定的8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案例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破裂多见于40岁以下男性,病理分型主要为De Bakey I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1例临床确诊。经基因检测1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例存在Smad3基因变异。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均无高血压病史,排除外伤,均未见高血压病相关病理学改变,镜下大动脉检见弹力纤维减少、平滑肌减少、囊性中膜变性、炎细胞浸润等改变,某些案例还见于中动脉。结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学和炎症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常常波及全身多血管病变的特点。尸检时除了系统检验大血管的同时,还有必要对全身的中动脉进行检验,建议积极进行基因检测,探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案例及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检查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10月四川华西鉴定中心所做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畸形猝死以10~49岁男性为主,有25例(69.44%)。18例(50%)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8例(50%)在发病后1h内迅速死亡。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病理类型以脑动静脉畸形最为常见,有33例(91.67%)。24例(66.67%)发生于脑底部、桥脑和小脑。破裂出血是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直接死因,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有22例(61.11%)。脑血管畸形部位和形态复杂多变,常规检查方法不能满足鉴定的需要。结论脑血管畸形猝死的鉴定百分之百准确比较困难,熟悉其法医病理学特点,掌握多种检查方法,才能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R  Xue SH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6):445-447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但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过敏性死亡血清IgE、组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含量以及其在肺脏和胃肠等组织中的免疫表达,试图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和诊断指标。本文就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Zhang L  Zhang Y  Fan F  Jie Y  Zhu SH  Liu L  Zhou YW 《法医学杂志》2007,23(6):453-456
癫是一种常见的脑疾病,可引起猝死,以往人们侧重于对癫脑电活动的研究,而近年来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已成为临床和法医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一系列文献资料分别从癫的发育障碍、瘤性异常增殖、海马硬化、双重病理改变、苔藓纤维发芽等神经病理学变化方面进行综述,进而探讨其法医学意义,希望对癫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法医实践中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但在交通事故中因肺动脉栓塞而猝死的案例不多见,特别是在治疗或手术过程中发生猝死常引发医疗纠纷,笔者曾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SCD)的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和诱因等。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97例心性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7例SCD患者中,冠心痛猝死38例,心肌炎23例,心肌痛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肺栓塞4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由于猝死的因素繁多,因此对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签定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死亡时间——当今中国法医病理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医病理学研究的诸多重要问题中,时间问题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法医病理学中的时间问题主要包括:死亡时间、损伤时间、猝死者病理学标本能够诊断的时间(包括发病多久可以诊断及保存多久可以诊断)、水中经过时间等,其中尤其以死亡时间为研究热点。现结合本单位的研究结果。就死亡时间推断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62例围产儿死亡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 。为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一些特点 ,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及法医学鉴定水平 ,本文作者对同济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 4 3年来 6 2例围产儿死亡的案例进行了法医学分析 ,供临床和法医工作者参考。1 材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同济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1957~ 1999年 4 3年间法医病理尸检档案中围产儿死亡案例。案例选择的标准 :(1)死亡发生在胎龄满2 8周至出生后 7d内 ;(2 )每例均经本教研室系统解剖或经外单位尸检后提取主要脏器组织送做法医病理学检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