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十年来,诊所式环境法教学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诊所式环境法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至少包括电话咨询、会见当事人、案件事实调查、获取证据、出庭代理、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环境司法及其专门化、环境律师职业道德引导等方面。为了在诊所式环境法教学中有效实施这些内容,应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同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是环境法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本文从备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加以改革,以促进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营销,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法学案例教学法建构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课程教育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对象成人化、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目的功能化、教学形式开放化等教学规律的要求。然而,国内法学案例教学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距离法学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也相差甚远。本文就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与局限、设计与运用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理解和接受。《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应当贯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原则,采取课文整体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难看出,大纲对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三者之间关系阐述得相当明确: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原则,课文整体教学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课文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贯彻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原则;通过课文整体教学,达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性体现了课文整体教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独立学院《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立法目的决定了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实施措施等,对于环境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二元论式的环境立法目的是平衡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的最佳形式。我国的二元论理念因对环境法理论研究不足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立法思路的影响而成为表层的二元论,只注重经济而忽略了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法立法目的应摒弃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法制与社会》2010,(6):234-235
当前,我国高校环境法教学存在着诸多应然与实然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科的发展。把握环境法的学科特点,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注重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坚持相应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有助于走出环境法教学的困境,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科刑法教学目标亦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养成现代刑法价值观;系统地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刑法价值观念的培养应贯穿教学始末.在理论体系的选择上,要注意避免学生走向司法岗位后出现理论与司法环境的对话困难,讲授上应综合运用讲授、案例、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案例讨论和实训课程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推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弗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在法学教学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其不同于判例教学法。法学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检验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挑选案例,在课堂上适时地呈现案例并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总结。基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的国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应适度运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改革,一些公安院校改革成为应用型本科,所以教学方法必须在传统“学术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将PBL结合LBL的教学法应用于公安学经侦类专业课程《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探讨了其实施的具体实施过程、LBL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设置、PBL教学法中问题提出和引导的基本要求等内容.本文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安业务实践综合能力,可推广应用于公安院校的其他专业类课程中,以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环境法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法课程设置应基于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原则、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原则和普适性与特色性结合原则进行。基于这些原则,环境法课程的体系应包括环境法、比较环境法、国际环境法、自然资源法、能源法、环境法诊所课程和环境法专题研究课程。在大学本科、双学士、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教育阶段,应视情况开设具有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和不同深度的课程。同时,还应建立与环境法课程体系相呼应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 90年代末以来 ,各综合性大学尤其是重点综合性大学对传统的法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单科性的部门法学课程多、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少 ;重复性内容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 ;通选课程门数多、精品课程少等问题。我们应该着眼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课程结构 ,以挑战眼光整合法学课程模块 ,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治国之才。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本文从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及其范围──行政的“疆域"、行政权行使的主体、行政法治原则、行政的目标和手段、行政控权机制五个方面较详细地探讨了行政法的变迁和变革的主要内容。透过对这种变迁和变革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新世纪我国行政法发展走向和趋势的一个大致图景。  相似文献   

14.
何锦前 《法学杂志》2020,(3):93-100
近年来,环境税收法治的结晶集中体现为环境费改税与环境税立法。要评估环境税收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表现,庇古税原理是重要标尺之一。由此观之,由于未能严格秉持庇古税原理进行设计,立法者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竞合"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成本最小的"平移路径",导致环境税成了迷你版环境税,环境税立法也未能与整个税制的"生态化"统筹起来。对此,应全面、正确理解庇古税理论,统筹环境税法与整个税法制度"生态化"两路并进,不仅从征税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税权配置等方面完善《环境保护税法》,而且同步优化相关税制,以环境税收法治并行路径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形势下法典化已经成为环境法发展的新路向,我国亦当对此予以积极回应。尽管我国环境法仍未发展到成熟的基本法阶段,但基于现实国情和形势发展需要,我国环境法应当跨越基本法发展模式,直接进入法典化发展阶段,实行渐进式、阶段性的法典化。在具体模式选择上,我国环境法的法典化应当在充分借鉴瑞典、法国和德国的环境法典(或草案)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法典法和单行法共存互补的方式,按照"总则-分则-附则"和"编-章-节"的体例结构来进行环境法典的编纂。  相似文献   

16.
The Progression Towards Ecological Quality Standar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nvironmental law still lacks coherence in many respects. Twokey areas of UK and EC law—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biodiversity protection—are examined to see whether itis possible to adopt more common approaches. A key developmentin pollution control law was its redirection in the last twentyyears from a largely reactive instrument towards one embeddedin the realis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objectives throughprecisely stated quality standards. On closer inspection, manyof these standards, though, are anthropocentric in origin. Theapproach of using the law purposively to achieve defined objectivesis much better developed in pollution legislation as comparedto the law on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The latter area now needsto see a similar development in ecological quality standards,while recognising that their formulation is a significantlydifferent exercise from that of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standards. The use of ecological quality standards in the WaterFramework Directive is commendable, but there remain substantialreservations about the criteria adopted and the underlying basisfor ecological valua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the survey conducted among business and accountancy students of the Nanyang Business School, Singapore, on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law. The article is organised in three main sections. Section 1 formulates the framework for the research by outlining the three basic approaches adopted across many jurisdictions for the legal education of business students—the traditionalist ("black‐letter law"), the environmentalist and mixed approaches. Section 2 briefly describes the survey questions drawn up in the light of four principal objectives that, according to legal educators,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law should achieve. Section 3 presents and examines the finding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law teaching at the Nanyang Business School conforms to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he author accordingly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rrent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dthods: an injection of a great deal of “environmental” content and context‐based education; more use of actual and current cases, practical examples and a link to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综合性大学法学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龙  李炳安 《时代法学》2003,1(1):107-11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各综合性大学尤其是重点综合性大学对传统的法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单科性的部门法学课程多、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少:重复性内容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通选课程门数多、精品课程少等问题。我们应该着眼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课程结构,以挑战眼光整合法学课程模块,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建设法治国家的高级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环境法认识论上的四个“风向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印 《河北法学》2012,30(2):81-90
法学界尤其是环境法学界在对环境法的基本目标、逻辑基础、基本定位、价值追求这四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即:环境法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法,还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法?是以权力为逻辑基点构建的法,还是以权利为逻辑基点构建的法?是只以当代人的利益为本位的法,还是也包括以未来世代人的利益为本位的法?是以人类利益中心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法,还是以生态利益整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法,还是以相对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兼顾生态整体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法?尽管目前世界环境保护活动带有社会实验的性质,但这四个认识上的分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环境法的未来发展方向或路径,因而成为影响或决定环境法未来发展方向或路径的四个“风向标”.就这四个“风向标”而言,环境法应该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的法、以公民环境权为逻辑基点构建起来的法、以当代与未来世代人的利益为本位的法以及以相对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兼顾生态整体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法.  相似文献   

20.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s Sect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Admission to the Bar's Standards Review Committee has focused law schools' efforts to modify their curriculum with an appeal to focus on outcomes and assessments. A cornerstone of the outcomes and assessments discussion is skills training. The committee's call for more skills training has prompted family law faculty to consider innovative methods to bring that training into substantive courses or to bring the substantive curriculum into a skills course. This essay discusses how law faculty are incorporating family law doctrines into first‐year 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 cour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