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获得有保障的工作并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宪法、劳动法或其它法律中体现了对劳动权的保护。然而,由于保护的角度不同,范围不同,条件不同等,不可避免地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就劳动权的问题发生冲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务出口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大量增加,涉外劳动合同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根据我国有关劳动权保护的规定,参照国际条约和惯例,在制定和实施涉外劳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的规定是模糊的,对劳动者的范围规定是限制性的,这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不利于劳资矛盾的解决,也不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法治化。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中,在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方面应当确立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而对劳动权主体的立法则应当确立普遍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在已经建立了以宪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对妇女劳动权进行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对高校女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来说,还是存在着女教师与男教师不同龄退休、职业性别隔离、男女劳动待遇不平等等侵害劳动权的行为。产生这些问题,既有意识上的原因,也有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力等原因。可以从加大男女劳动权利平等内容和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完善相关的立法,以及加强执法等方面来保障高校女教师的劳动权。  相似文献   

4.
竞业限制制度作为一项保护雇主的商业秘密,平衡雇主和雇员间要求合法竞争和争取自由权的制度安排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一部统一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对竞业限制的规定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为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公平竞争,同时保护雇员的劳动权和生存权,现实中有必要建立一部统一的法律对现存的竞业限制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宪法视阈下的劳动权是一项综合性权利,是由择业自由权与就业援助权为核心要素构成的一系列权利束。劳动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双重属性,它应受到宪法合理的限制。劳动权与公权力、私权利存在冲突,应通过比例原则与平等原则、倾斜原则与协调原则调适。宪法视阈下的劳动权具有可诉性,建立宪法主导下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借鉴域外立法构建包括公益诉讼制度在内的司法救济和宪法救济模式,以确保劳动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约车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互联网约车驾驶员是这种新业态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中社会车辆驾驶员行使劳动权过程中,受困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引发了自主择业权和平等就业权难以实现、休息休假权难以保障、劳动报酬难以取得、职业培训难以开展、职业保障权难以行使的问题。通过强化法律责任、规范法律措施、细化法律规则、严格考核制度、理性引导维权来保护社会车辆驾驶员的劳动权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的发展型利益是相对于生存型利益而言的,涵盖了更高工资、更好劳动保护、更多培训机会、 合理工作时间、体面劳动等方面。本研究在对发展型利益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劳动权中的生存 意涵和发展意涵,提出构建劳动者发展型利益保护的立法原则设想。研究认为:发展型利益是劳动者实现自身 权益和全面发展的正当要求;应充分发挥劳动法对劳动权的保障作用,区分生存本位的劳动权和发展本位的劳 动权,积极实现劳动者的发展型利益。研究建议,应从四个方面重构劳动立法的原则:从资本优位到劳动优位, 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从割裂权利到整体权利,从促进就业到促进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劳动法的 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8.
平台经济对网约工集体劳动权的行使提出了挑战。集体劳动权行使机制形成于大工业时代,工会会员资格与劳动关系结合紧密。平台经济颠覆了企业传统用工方式,网约工面临"劳动者"身份认定困境,既难以加入企业工会,又难以通过基层行业工会与跨区域经营的平台企业进行集体协商。研究认为,面对平台经济引发的挑战,有必要破除劳动关系"迷思",将网约工纳入"生存权"进路下的"职工"范畴,为其组建或批准跨区域的高层级行业工会,探索与平台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的方式,以工会治理现代化回应网约工集体劳动权保护需求。  相似文献   

9.
《工友》2007,(2):52-53
1、什么是公民的劳动权?答:公民的劳动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权和选择职业的自主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0.
竞业限制制度作为一项保护雇主的商业秘密,平衡雇主和雇员问要求合法竞争和争取自由权的制度安排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一部统一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对竞业限削的规定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为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公平竞争,同时保护雇员的劳动权和生存权,现实中有必要建立一部统一的法律对现存的竞业限制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会虽然具有多种维权手段,但这些手段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明显的软弱性。开辟新的、强有力的、法治化的维权方式,将是完善我国工会法的必然选择。行政诉讼领域内的原告资格从“利害关系人诉讼”向“民众诉讼”发展的趋势为工会维权提供了新的可能。工会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以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身份启动行政诉讼程序,来维护自身乃至职工的合法权益。借助行政诉讼这种法治化的维权方式,可以强有力地改变工会维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第一要务。而科学维权是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升华;科学维权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践行科学维权还应正确处理工会与党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国家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在非企业劳工权益保护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反映出中国企业对非洲国家劳工权益保护法律缺乏了解。通过对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劳工权益保护法律的梳理,可以发现不少非洲国家都有较为严格的劳工保护制度,在劳动合同、集体谈判、维护人身权、限制外国雇员数量等方面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更加注重劳工权益保护,重视集体谈判等机制,更好地保护所在国劳工权益。  相似文献   

14.
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其实施效果究竟如何,能否有效保障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女性劳动者工作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劳动合同签订对女性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合同签订能够显著提高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并且对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男性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能够有效降低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提高加班收入。因此,建议要继续完善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女性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加大法律和政策的实施力度,采取措施提升女性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劳动合同法》角度看工会及其新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工会权利和工会作用在《劳动合同法》中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力图通过工会权利的运用和工会作用的发挥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谈劳动关系市场化过程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关系市场化使劳动关系的双方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及生产过程中,通过博弈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在此博弈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保障劳动者权益,应当充分保障劳动者的话语权,保障劳动者获得充分的劳动力价值补偿,保障劳动者参与企业利润分享的权利,以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国家法律法规机制下规范运行。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保护广大工人群众的合法权利。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天然联系决定工会是广大职工的娘家,工会工作者是劳动者的娘家人。在劳动关系中,工会是劳动者一方的利益代表。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实际是代表劳动者一方与用工单位利用调解、协商、沟通的方式进行。工会维权的结果是共同发展,是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8.
非法人社团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影响其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这一点,对于具有社会公共职能的社团而言,更具有现实价值。工会作为协调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社团,其独立财产权的享有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这充分表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会组织也可以准用独立财产权规则。这种准用得到了大陆法和英美法的理论和制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变化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后,企业内部发生了很多变化,劳动者权益有了法律保证。但是,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工会应当加强源头参与,加强对职工队伍的教育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新就业形 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条件权和劳动救济权 4 类,并可以细分为 13 项权利。 本研究以外卖骑手为代表,进一步分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中的社会保 障权的现状。研究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社会保障权相比该群体劳动者的平均 情况都得到了改善。研究认为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水平需要更复杂的策略行动,包括继续发 挥好市场作用、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平台企业协同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