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诉讼调解是在形式理性遭遇困难后的选择,目的是通过实质正义有效降低形式正义带来的误差.通过判决彰显的形式正义可以降低信息费用,而通过诉讼调解期望的实质正义是为了减少法律决策的误差,但各种措施会消耗以信息费用为主要构成的制度成本.实践中,由于诉讼调解的灵活,经常会超越边界,造成大量调解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这就宣告部分调解案件并没有实现零误差.此时,程序正义可以最小化信息费用和误差损失之和.从法官和当事人两个角度,为法官的诉讼调解设定边界,通过程序规制诉讼调解行为.需要抑制法官的父爱主义情结,引导当事人走出囚徒困境.这样既保障了调解的灵活性,又不失诉讼的规范性,共同塑造完善的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朱辉 《人民论坛》2014,(11):100-102
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存在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类型的争议,且行政争议解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事争议.在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的情况下,许多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循环怪圈.调解与判决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矛盾的最终化解.在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引入全方位的调解制度将有助于当事人服判息诉,实现一案调解、解决两案的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3.
即使在西方老牌的法治国家里,因诉讼拖延,诉讼成本居高不下.案件积压等原因,调解制度也正蓬勃发展。只是他们的调解工作更多地交由社会自治力量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治安调解实践中存在缩小或扩大调解范围、违反自愿原则强行调解、程序缺失、效率低、方法简单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治安调解的范围模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治安调解基本原则缺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需求;治安调解没有或缺少相关程序规定;治安调解法律效力规定不明确,过于笼统;缺失调解无效和调解救济制度。应当从立法进行完善:确立治安调解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确定治安调解的案件范围和标准;设定简捷、高效的正当调解程序;重新设定治安调解的效力;确立调解无效和调解救济制度。并应改革与完善治安调解执行制度:正确认识治安调解的价值,努力提升办案民警的基本素质;创新治安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上访及申诉现象;建立治安调解的奖惩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链接运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公安机关具有体系完备的110接处警快速反应机制,民间纠纷当事人往往会首选公安机关来解决他们的纠纷。但由于治安调解制度还不尽完善,一旦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得不到履行,案件只能进入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程序。这样不仅造成公安机关执法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增加法院和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创新和完善,打通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的通道,实现"友情链接",以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动作     
最高院:进入诉讼,诉讼案件也可委托调解今后,进入诉讼程序的部分案件也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配合提出的措施之一。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7.
警察调解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行法律规定和警察执法实践看,警察广泛参与了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以及轻微伤害(轻伤)案件的调解.警察调解可分为治安案件调解和非治安案件调解两种模式.警察调解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窄到宽、从权威型调解手段到合意型调解手段的演变过程,反映了警察权的扩大以及警察治安管理功能和方式的转变.应进一步明确警察调解的适用条件,对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竞合的纠纷,可区分不同情形依法调解处理.  相似文献   

8.
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包括适用范围有限、审理过程简便、注重调解和限制律师参与诉讼。我国立法已明确规定了小额诉讼制度,应进一步明确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保证当事人对小额诉讼程序的选择权,限制律师进入小额诉讼程序,简化审判程序,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完善执行程序和督促程序,扩大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法官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正>从全国范围来看,行政诉讼撤诉率极高,这与法院大量运用和解方式处理行政诉讼案件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笔者认为,法院主动提出和解行政诉讼案件很有必要。行政诉讼案件中和解不等于调解。根据诉讼理论,调解与和解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调解主要是民事诉讼中的制度,是在法院主导下,当事人双方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自愿协商,解决纠纷的活动。法官主宰、控制和支配  相似文献   

10.
轻微刑事案件由于其所特有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可调解及和解性,在侦查阶段便可通过协商机制予以解决,不必进入公诉司法程序,而在已经进入公诉程序的案件中亦可以通过恢复性处理机制对案件嫌疑人进行惩改。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对轻微刑事案件进行调解具有现实必要性及价值,同时也存在相关问题,需要完善侦查阶段调解的路径,形成处理此类案件的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应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但在司法实践中,违反自愿和合法原则,乱调解、强制调解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片面追求调解率。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调解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从而造成一些执法人员不是从实际出发、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出发,按照自愿、合法原则调解纠纷,而是片面追求调解率,为调解而调解;甚至对一些本不应调解、不能调解、当事人也不愿调解的案件,也采取种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强行调解,逼迫当事人接受。——追求合格率。由于调解案件系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当事人不得对凋解结果提起上诉。因此,调解案件原则上是不存在错案的。换句话说,调解是一种最稳妥的结案方式。同时,调解案件在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法规的适用及文书制作等方面与判决案件相比没那么严格。所以,一些业务素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存在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类型的争议,且行政争议解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事争议。在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的情况下,许多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循环怪圈。调解与判决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矛盾的最终化解。在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引入全方位的调解制度将有助于当事人服判息诉,实现一案调解、解决两案的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发展的生命力来源于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实践理性.通过滨州中院法官对特定类型案件有关调处的实证调查,从个体性经验中总结归纳出民事诉讼“部分调解”模式的特点在于二审以判决的形式确认部分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效力,进而从法官审结的个案中审视此模式的应用规律,发现此模式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于如何使多元化赔偿义务主体间的责任分担明确化.此模式的运作机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实用性特色,对此进行实证分析能够更好的把握我国民事诉讼调解案件的类型划分和发展态势,提升民事诉讼调解回应司法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顶柱 《前沿》2006,(9):153-15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多年来法院调解对我国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亟需完善。本文试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予以分析,提出了调审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历时数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2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登科 《前沿》2009,(9):40-43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民事检察制度有其雄厚的法理基础,可以监督和保障民事独立审判原则、处分原则和当事人平等对抗原则的正确施行,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并应当拓展到民事公诉、审判程序的调解、非诉讼程序、破产程序、执行程序领域。  相似文献   

17.
从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的执法实践看,邻里纠纷引发的伤害类行政案件已成为当下西湖区的多发性行政案件.此类案件取证难、调解难、处理难,其大量积压,既没有解决隐藏在案件背后的矛盾纠纷,又影响基层派出所正常工作,还使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降低.办理此类案件,一要强化证据意识和与当事人沟通交流意识;二要行政复议调解与行政调解相配合;三要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联动;四要创新社区管理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周立新 《政策》2013,(10):66-67
<正>今年以来,十堰市针对当前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大量矛盾涌入诉讼程序,由此带来群众诉累重、司法压力大、涉诉信访多等问题,在全市探索建立诉前调解机制,对可能进入诉讼程序的民商事案件进行引导,使其进入诉前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市1月份在茅箭区开展试点、5月份在全市推广以来,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897件,调解成功761件,成功率达84.8%,实现群众维权、司法高效、  相似文献   

19.
李践 《人大论坛》2006,(4):42-42
印江自治县法院在审结案件执行工作中,就两件涉及党政机关原所属企业被执行案件,出于判决生效进入执行程序后一直得不到执行,从而成为影响印江自治县法院执行工作的拦路虎。为了执结这两件超期难执行案件,维护法律尊严,该自治县法院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请示。  相似文献   

20.
<正>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它对于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修复受损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诉讼调解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和纠纷解决方式。近年来,随着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诉讼调解具有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被重新重视起来,并且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一、诉讼调解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误区当前,诉讼调解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不分案件类型盲目适用调解,忽视了调解适用的针对性和制度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