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法医工作者的职业暴露风险极大,案件现场及尸体上的有毒有害物质、高致病性微生物以及利器、骨折等因素均可能给法医带来身心伤害甚至生命危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法医的工作环境已经较过去显著改善,但是针对个人防护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给法医职业防护带来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借鉴生物安全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防护理念,以满足新形势下法医工作的需要。本指南立足当前法医职业防护的实际需求,从暴露风险、防护分级、应急处置等角度阐述,希望能为制定法医职业防护相关标准提供参考,以指导法医工作者开展个人防护工作,为提升法医职业化水平和身心健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后HSP70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0.5 h、6 h、12 h、24 h、3 d、7 d、14 d、28 d)表达情况.结果0.5 h伤侧皮质挫伤灶周围HSP70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12 h达高峰,24 h降至较低,3 d又再次升高,以后逐渐下降,28 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HSP70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敏感性指标之一;HSP70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干细胞能够不断增殖、迁移,并具有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神经干细胞的这种特性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损伤后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也为法医病理学死后时间和尸体损伤推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鉴定、增殖、分化与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联合虚拟解剖(PMCT和PMCTA)和传统解剖对1例高坠死亡个体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虚拟解剖和传统解剖证据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可进一步提高高坠死亡个体的法医学检案质量。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61岁。2021年4月,在房屋建设工作从铲车斗中跌落后死亡(铲车斗与地面垂直距离2.5m)。在征得家属书面同意后,对尸体进行PMCT、PMCTA、尸表和解剖检查。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是一种先天或后天性脑动脉壁局部异常膨出,膨出处较薄弱,可因自发或外力诱发而发生破裂。由于死者生前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死亡过程急速,故成为法医学鉴定难点。本文通过分析4例伤病共存的脑动脉瘤破裂死亡的尸检报告,结合文献探讨脑动脉瘤病理特点、外伤的参与度及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E染色、银染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区域酰胺Ⅱ带的光谱分布情况,得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红外光谱数据,绘制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酰胺Ⅱ带红外光谱吸收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中酰胺Ⅱ带的高吸收区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后HSP70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0.5h、6h、12h、24h、3d、7d、14d、28d)表达情况。结果0.5h伤侧皮质挫伤灶周围HSP70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12h达高峰,24h降至较低,3d又再次升高,以后逐渐下降,28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HSP70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敏感性指标之一;HSP70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阿托品中毒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资料某男,农民,40岁。某日8时许突发上腹部疼痛、呕吐伴腹泻,下午腹泻加重,经输液治疗至次日仍无明显好转,第2天13时到当地卫生院就诊,查体:体温35.8℃、呼吸19次/m in、脉博64次/m in、血压20/13.1kPa(150/100mmHg),神清,精神差,流涎,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约1mm,对光反射迟钝,双下肢腓肠肌颤动。2d前患者曾用1605喷洒棉花而诊断为“1605中毒”,入院2h内分4次静注阿托品共12mg。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体温由35.8℃升高到37.3℃,脉膊由64次/m in升高到110次/m in,瞳孔由1mm散大到4.5mm。15时05分患者出现头昏、胸闷、面色潮…  相似文献   
10.
静滴艾迪注射液死亡尸检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迪注射液为目前临床配合放、化疗联合治疗癌症的一种常用中药制剂。作者遇到1例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后迅即死亡的案例,现报告如下。案例某男,65岁,既往有史20年余,哮喘病史多年。2005年8月2日因左上肺癌在某医院行左上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于术后10d出院。出院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