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政府信任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任对于政治系统的秩序维持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理性的政府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政治互动关系。就政府信任的生成而言,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就政府信任的价值而言,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政治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级差政治信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央强地弱"的政治信任结构与以往一以贯之的高度政治信任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流失严重。其原因,宏观层面来是利益分化导致社会不公和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对社会问题回应滞后引发公众不满;微观层面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政府官员贪腐和政府行政行为异化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制度层面重建社会公正、推进制度反腐,从社会治理层面加强矛盾化解,从规范行政行为层面重塑政府形象是重建政府管理权威,提升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提升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以信任、合作、规范、社会参与网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资本能够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优化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这就要求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精神与服务意识,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的回应性;培育民间组织,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乡村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础和公共精神,是乡村和谐政治关系的内在意识要素。信任的风险性、脆弱性和乡政府信任资源的缺失,制约了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乡村利益趋同为基点,从降低公众信息成本、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和权利保护机制,强化制度供给和道德自觉等方面,提升乡政府能力和农村自治组织能力,重建乡村间的信任及其乡村和谐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4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包括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普遍信任和互惠五个维度。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诸因素中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和普遍信任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都具有正效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政治效能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主是公众以网络空间为场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字互动,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事务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具有直接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点。网络民主形式对我国政党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应该善用网络民主形式,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参政能力,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内向型行政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区域公共治理离不开信任、对公共机构的情感及合作的意愿、公众的参与精神、公众参与网络、网络行动的规则等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区域治理;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加强公民基层参与;推行区域政务公开制度,使多元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协商、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8.
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发挥着建构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通过明确制度建设的理念前提、健全制度化不信任的常态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等层面来实现信任质态和治理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2232份青年的网络调查的数据分析,对青年政治信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青年政治信任水平处于一般水平.对中央的信任度要高于基层信任的,这一结论符合“央强地弱”的政府信任结构.第二,部分时政亲和因素对青年的政治信任有积极作用,部分时政亲和变量对青年的政治信任有消极作用.第三,青年越多地使用官方媒介来获得时政信息,政治信任就越高,越多使用不正式渠道来获取时政信任,政治信任就越低.第四,时政亲和对青年对中央机构的信任和基层机构的信任的影响存在差异.警惕网络媒体中过多的不良信息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官方网络媒体的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提高青年的政治信任,为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提供更好的网络平台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网络购物的信任文化不是一个静态的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已经存在的信任文化或不信任文化通过网络购物的积极或消极经验,产生增强的信任文化或不信任文化,形成新的网购信任文化背景,辐射至更大范围内的潜在网购用户,使网络购物的信任文化产生自我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混淆不清有着密切的关系.公众会根据制度运行的好坏及其作用的发挥来建立政治信任,执政主体也同样依靠制度的良好运行来实现价值追求,赢得公众的政治信任,从而预防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外,政治角色通常会被看做特定政治的代表或化身,所以政治角色的所作所为也同样会成为引发或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应从确立制度的权威、加强问责制、完善引咎辞职制等方面入手来正确区分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提升政府公信力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我将以下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和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来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3.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治理职能,重塑政府形象,营造政府和公众共同治理社会的和谐局面。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认为以信任、合作、规范、社会参与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资本能够有助于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针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现状,利用社会资本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持久的信任关系和互惠网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学者们提出了众多参与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对公众不信任的境况。在当前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语境下,其他参与主体能否参与进来,以及在治理中处于何种地位由政府给予其的信任程度所决定。因此文章建议政府应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和司法补救制度等方面增进对公众的信任;而公众则应提高参与的专业化与组织化,赢得政府信任。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消弭政府对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不信任状况。  相似文献   

15.
“艳照门”事件不仅促使公众对香港影视界的道德信任降至冰点,而且也引发了众人对网络传播法律监管的重视。我国网络传播的法律监管现状并不乐观,有很多不足。网络日益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信息窗口,加强和完善对网络传播的法律监管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我将以下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和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来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学者们提出了众多参与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对公众不信任之境况.在当前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语境下,其他参与主体能否参与进来以及在治理中处于何种地位由政府给予的信任程度决定.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应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和司法补救制度等方面增进对公众的信任;而公众则应提高参与的专业化与组织化,赢得政府信任.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消弭政府对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不信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管理作为拓展党的执政资源的新命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有其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实现路径。要提高网络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促进有序网络政治参与,拓展执政的政治资源;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立法与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拓展执政的法理资源;强化社会协同,引导公众参与,拓展执政的社会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拓展执政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是,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混淆不清有着密切的关系。公众会根据制度运行的好坏及其作用的发挥来建立政治信任,执政主体也同样依靠制度的良好运行来实现价值追求,赢得公众的政治信任,从而预防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外,我们还应看到,政治角色通常会被看作特定政治的代表或化身,所以政治角色的所作所为也同样会成为引发或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确立制度的权威、加强问责制、完善引咎辞职制等方面入手来正确区分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以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任是公民与政府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是公众对政府行为、过程与绩效等的一种评价。基于CGSS2015的调查数据,分析政治参与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以及清廉感知在这一影响过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研究结果表明,投票型和沟通型政治参与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不显著,清廉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遮掩效应;而接触型和维权型政治参与会对公民的政府信任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清廉感知在其中承担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因此,要想保持高度的政府信任水平,一方面可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回应民众需求,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保持当前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建立廉洁的政府形象,提升公民的清廉感知,进而带来政府信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