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文龙 《思想战线》2008,34(3):100-104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良法观,我们可概括为法律的真、善、美三个字,这是良法的基本内涵.法律之"真"包括立法之真、守法之真、法律实现之真.我们认为还权于民,充分赋予公民权利,此为现代法律的"基本之善";真正地还权于民,落实权利实现的制度、程序并排除权利实现的种种障碍,此为现代法律的"善之善者也";法律之实质之美是法律的内在之美,这是法律之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难题,并借助宗教式的悬设在实践理性中论证了其"至善"命题,试图以一种思辨的道德神学方式消解内在于"至善"中的德性与幸福的"二律背反"。深入分析康德的"实践理性悖论",并从基本道德法则认同、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与个体道德价值信念的维度尝试"德福一致"的现代建构,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伦理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慈善不仅仅是钱,更是人心,是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一道亮光。《慈善法》树立了慈善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善时代"。中国慈善联合会倡议发起"中国慈善总动员"活动,以"多彩善带"为标识,以行动为特征,在全社会掀起全民关注、全民参与慈善热潮,旨在全面展示慈善风采,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积极营造现代善生活。让我们动员起来,联合一切慈善力量,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  相似文献   

4.
李贵  韦琳 《传承》2013,(6):134-135
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美"和"善",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性,提出"克己复礼",推崇雅乐和"思无邪"的音乐。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美、善、淫三种作品评价的概念,为后世音乐美学评论提供了标准。孔子"淡中"的音乐美学观是以他的"中庸"哲学为理论基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至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至善是道德本体论的探求,是对道德终极价值的形上追问,是西方本体论哲学的缩影。但不论思想家们对至善的理解多么不同,它始终蕴含着人类的"合目的性"和幸福两个因素。至善既包含着最完满的幸福,又是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目的。马克思抛弃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立足唯物史观,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道德善的最高目标,把西方传统本体论"至善"的内涵转换为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揭开了本体论的神秘面纱,使至善原本就含有的对人生理想和幸福追求的一面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政治场域中,民主被优先视为政治的"善"的概念.但是,理论上的民主在运转的效果上具有价值和风险两重效应.尽管如此,民主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因此,我们必须对当下的民主进行检视,以促进民主的持续、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慈善不仅仅是钱,更是人心,是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一道亮光。《慈善法》树立了慈善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善时代"。中国慈善联合会倡议发起"中国慈善总动员"活动,以"多彩善带"为标识,以行动为特征,在全社会掀起全民关注、全民参与慈善热潮,旨在全面展示慈善风采,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积极营造现代善生活。让我们动员起来,联合一切慈善力量,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  相似文献   

8.
邓志平 《桂海论丛》2010,26(4):60-63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蕴涵三个维度:真、善、美。"真"即科学性,包括规律、真理、方法三个层次;"善"是核心,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和与民共享;"美"是目标,体现的是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真"是基础、"善"是本质、"美"是目的,真、善、美辩证地统一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善与恶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1,27(6):29-33
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有利于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属性善就是欲望的满足.所以,孟子日"可欲之谓善."善分为道德善与非道德善.道德善是行为主体对于社会创造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道德目的的行为.反之,非道德善则是行为主体对于非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个人目的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先生的哲学方法论力图通过对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化,证成直觉为体、理智为用,解决工具理性独大、价值理性式微的现代性问题。熊先生反对割断直觉与理智的关联,强调"善的直觉"、"二智圆融",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领域建树超群。然而,囿于传统儒学德性优先的价值取向,其对理智的定位存在先天不足,如何定性和沟通直觉与理智依然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姚德俊 《传承》2009,(24):40-41
当今社会生活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危机亟待解决,而人类的发展与对自然的破坏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可以发现其真——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为;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容为一体,达到"自然"之美。虽说当时马克思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但对我们现代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成际 《前沿》2006,(10):158-160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两大基本矛盾: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道德修养与科技民主;其次论述了中国传统现代转化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传统与现代、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的平实性与崇高性。  相似文献   

13.
张载认为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人性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复归至善的天地之性。而要回归天地之性,既要"继善成性",又要"变化气质"。"继善成性"就是要保存、继承天地之性;"变化气质"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集义"、"养气"是人性修养的基本工夫,通过"集义",养得"浩然之气",就能与天为一,成性成圣。  相似文献   

14.
理性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国家的制度建构如何才能够体现社会的公共善?这是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之中,显明了实现公共善制度化的几个根本要素,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政治的民主化以及智识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生活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危机亟待解决,而人类的发展与对自然的破坏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可以发现其真--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为;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容为一体,达到"自然"之美.虽说当时马克思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但对我们现代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木哈学  吴桃 《人民论坛》2011,(11):204-205
"玛木"作为一种彝族文化教育模式,是教育世人、规范彝族社会行为的经典。作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行为模式,"玛木"把善与恶、"变化"与"循环"、"平等"与"关爱"作为其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生进行构建,提出了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及人与人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的本性既有优良的特质又有消极的成分。中国人性的真、善、美分别表现为智性、德性、乐性。现代中国人只要努力挖掘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发挥其独有的睿智、善德和乐观,一定能再造中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何种善——对教育善的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何种善"乃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哲学命题,探讨该问题能为教育研究提供价值依据。善是教育存在的依据,但教育善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教育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上,而且它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和本体价值。教育实用价值乃在于它能够为人们获得社会地位提供支持;而它的本体价值却在于对人的整体发展的促进特别是理智发展的促进上,这种善乃是一种智慧的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发挥现代教  相似文献   

20.
张胜利 《新东方》2016,(4):11-15
对格林政治伦理的研究还停留在对格林政治哲学、自由理论等研究中的附带提及阶段,对格林是不是自由主义者的审视成为争论的焦点。将格林"共善"的概念仅仅看作其论证积极自由的理论逻辑起点的观点是对目的与手段的倒置。共善在格林政治伦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不仅仅共善是权利、自由、国家的逻辑起点,更是权利、自由、国家实现的目标;离开共善,格林思想中的权利、自由、国家皆不复存在;权利、自由、国家在共善的浸泡中才能生存与成长,而格林思想中一切概念的引入恰恰是为了实现共善,这才是格林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