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48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94篇
各国政治   215篇
工人农民   580篇
世界政治   67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0篇
法律   8686篇
中国共产党   8478篇
中国政治   13199篇
政治理论   3228篇
综合类   624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696篇
  2015年   1298篇
  2014年   3276篇
  2013年   2981篇
  2012年   3335篇
  2011年   3349篇
  2010年   3321篇
  2009年   3223篇
  2008年   3273篇
  2007年   2348篇
  2006年   2565篇
  2005年   1945篇
  2004年   2248篇
  2003年   2056篇
  2002年   1301篇
  2001年   900篇
  2000年   814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方法学》2022,(4):22-33
目前,我国《民法典》第10条已确立习惯的法源地位,但由于习惯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抽象性,以及司法过程中对习惯进行识别、适用的程序机制尚不健全,法官往往依据自身对习惯的感知和认识进行裁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习惯”司法适用的进程和规范化。为打破《民法典》第10条“习惯”司法适用的困局,应于前置程序中以“习惯”的筛选、审查实现《民法典》第10条与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于准入程序中以双向引入机制将“习惯”引入司法适用程序,并于后续举证程序、裁判程序、监督程序中,依“习惯”所承担之证据功能与法律依据功能之不同,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强化“习惯”司法适用的论证说理,为适用“习惯”裁判之案件的司法救济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00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便捷入警机制下,对警务化管理育人要求标准又比较高,而司法警官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多年未变,与新时代、新机制有诸多不相适应之处。因此,在便捷入警机制下,创新司法警官院校警务化管理,塑造学生的警察意识和培养合格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因其特点和成因不同,对治理模式应有不同要求。合作治理因其平等化、合作化与开放化等特征,使其更适合于社会属性强的群体性冲突事件特别是环境冲突事件。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冲突的演变机理和宏观表征,然后从中央相关政策的出台、现代公民素质的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以及民主法治的有效推进等方面,阐释了合作治理嵌入环境冲突治理的可行性,最后围绕完善责权利界定机制、构筑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和扩大公众参与机制等角度,尝试构建当前我国环境冲突合作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规范性文件实体合法性的司法审查上,当前我国学界与实务界存在“依据与不抵触”和“合法性要件”两种主要框架,但这两种框架未能回应实践中规范性文件的复杂性,且与规范性文件的实际功能之间存在错位,导致审查标准僵化,不能适应司法审查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引入审查强度视角,形成更加全面的审查框架。对此可区分为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来源与权力行使两项合法要素,法院在这两项要素上分别存在强弱不等的审查强度,进而形成对于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四种基本态度:“强权力来源+强权力行使”“强权力来源+弱权力行使”“弱权力来源+强权力行使”“弱权力来源+弱权力行使”。法院在这四种态度中具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并会对规范性文件提出不同的合法性要求,可将其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形下的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活动。  相似文献   
5.
王涛 《北京观察》2022,(2):54-54
每年的冬季供热都关乎千家万户的冷暖,也一直是北京市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一些规章、规范性文件已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2010年实施的《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距今已超过10年,当时规定本市采暖期为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  相似文献   
6.
7.
问责目标的整体性、问责过程的有序性以及问责标准的统一性是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机制的根本特性。基于目标管理过程分析框架,以整体性绩效责任目标的实现为中心,构建了包括绩效责任目标确定、目标执行、目标评估、目标反馈和目标改进五个环节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机制基本框架。通过对京津冀地区进行应用检验,证实了该基本框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实践中也有助于增强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梁园 《社会主义论坛》2020,(3):25-25,27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并要求把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进一步表明了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以及提高农村治理效能的紧迫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昆明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务之急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破解农村发展不充分难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中层出不穷的"闹大"是公共治理状况的一面"镜子",也是转型时期政策议程建构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对2003-2019年发生的40个"闹大"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级(层)政府支持是"闹大"成功的必要条件。推动"闹大"成功的充分条件组合共有八种,可具体归纳为制度框架使用模式、集体施压模式、专家引导模式和暴力强推模式等四种解释模型。公民"闹大"成功是多个条件组合的结果,在核心条件发挥基础作用的前提下,适当的辅助条件更容易触发政策议程,推动问题解决。文章为公民"闹大"的行动逻辑提供了新的因果解释机制,也为理解形形色色的"闹大"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21,(4):50-57
随着中国公共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化,扎根本土治理经验的公共行政概念、话语、理论正逐步生成,学科已逐渐超越知识"拿来主义"的阶段,在理论比较、对话的基础上,进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公共行政话语时期。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为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养分和资源。本文以我国新时代政党与政府治理实践及制度安排为基础,从公共行政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治理等三个层面,讨论近年来公共行政实践所显示的重要特征,分析新时代公共行政立足的价值理念,探讨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逻辑意涵,致力于提取、概括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