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参与主体,其职业倦怠是一个关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部地区N省村集体经济薄弱且村干部职业倦怠较为严重的H县3个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村干部职业倦怠集中表现为身心疲惫、态度消极和效率低下三个方面,全面行政化的压力与抵触、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激励失灵、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张力、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新时代村庄当家人的挑战等是村干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从激励保障制度、教育培训体系和工作氛围等方面寻求破题路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甘孜藏区警察职业倦怠的总体现状进行研究,旨在考察影响藏区警察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警种间职业倦怠的倾向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在情感耗竭方面应特别关注警龄较长的"老警察"和工作成绩被认可度不高的综合管理类警察;工作疏离方面应特别关注工作压力较大的治安类警察;在工作效能方面应特别关注对执法环境变化适应力较弱的"老警察"和工作与家庭矛盾突出的已婚警察。建议要积极探索并建立依法履职免责制度;要加强组织干预及时缓解疏导职业倦怠压力;要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并科学、灵活安排休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7)
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年女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的特殊群体,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这个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能够缓解和破除职业倦怠,可以从个体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多重角色冲突与女性生理因素是个体因素;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教育评价体系带来的困惑、高工作负荷是组织因素;社会评价、工资待遇、教师的职业特点是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派出所250名民警进行职业倦怠量的调查,发现派出所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较全国常模高,具有较高的职业倦怠。其中情绪衰竭在婚姻状况、警龄和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成就感低落在性别、婚姻状况、警龄和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职业倦怠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职场人士感到精神紧张和有压力;2/3的职场人士感到压抑和焦躁;超过70%的职场人士对工作产生倦怠,表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一般来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波峰和波谷,职业倦怠期和人的生理周期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什么会进入职业倦怠期呢?究其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原因:一是工作压力或挫折打击的长期叠加。35岁左右的职场人经过多年打拼,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位高权重",工作压力日渐加大,加上新人不断涌现对"高位"造成一定压力,使得"白骨精"们尤如穿上了停不下脚步的"红舞鞋"。  相似文献   
6.
“我很喜欢我职业,我的职业幸福感是很高的,但是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十一届人人八次会议上,省人人代表马仲玲这样说到。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0年的马仲玲,对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她说一直以来,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然而,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省安宁市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问卷调查的结果,即"在‘付出大于回报’的情况下,被测者的职业倦怠程度会更为严重",以心理工作环境"失衡"为切入点,探析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在主观"失衡"方面,个人对于"回报"期望过高而不知如何"付出";在客观"失衡"方面,一是组织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保健因素"不高",激励因素"不足;二是偏低的社会公众信赖度削弱了基层公务员的个人成就感。因此,有效预防和纾解职业倦怠需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刘红星 《学理论》2014,(3):267-268
工作职责不清、期望值过高、报酬及地位低等因素是当前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进方向。主要论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扬  朱兰 《法制与社会》2014,(7):183-184
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尝试从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视角来探讨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从激励理论的角度提出了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学理论》2013,(21):347-348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影响该类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在阐述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试图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减少职业倦怠现象,增进工作积极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