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分时段教学与学习效果“小”能很好地诠释新的教学观,以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第一课的重点框题“价值规律的作用”为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采用整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这样大含量、大长度、整时间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一般只能对付“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收敛性思维的试题。而新的“小”的教学观就是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个作用”是第一时段,“第二个作用”是第二时段,“第三个作用”是第三时段,相对独立的三个教学时段就让学生从心理感觉上缩短了整堂课的教学长度和教学时间,在一定…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政治课的"口"、"睛"就是课堂小结。好的结尾,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有点石成金、启迪智慧的效果。而忽视小结或失当,常常导致这堂课美中不足、功亏一篑。如同一场戏的闭幕  相似文献   

3.
这算好课吗     
其一,中评不中用。在优质课评比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节课听下来,如果根据评课的指标去评这节课,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可以罗列出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教学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等等许多优点,整堂课也似乎无可非议。但在我们内心,并不认定这是一堂好课。因为,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审视这堂课,想想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就不难发现,这节课的许多环节其实都是为迎合评课人口味而设计的,是在做表面文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正确地全面地贯彻教学原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具备以下七个条件:(一)目的明确。就是教师和学生对这堂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都很明确。教学目的是以教材内容为根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它应既注意知识教学,又注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二)内容正确。就是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又必须顾及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还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人口。(三)方法适合。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这堂课…  相似文献   

5.
去年3月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本文拟谈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一、生活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强烈的思想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整堂课的教学都是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灌输。学生认为,课就是课,生活就是生活,完全是两码事。只要记住老师所讲的能应付考试就行了,生活…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学生的注意。 ”此话不无道理,在课堂45分钟内,能否自始至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 键。为此,我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紧紧抓住“三环节”,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取 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课设计要“扣人心弦”  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导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一个扣人心弦的导课环节,能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好像在教室里装上了磁石,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后边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共同成长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堂课的导入既是整堂课的起点,也是组织教学情感的基调;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衔接,也是对本节课的过渡;既能回顾已学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导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一、制约有效导入的因素一堂课的短暂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应对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听了不少同行的课,学到了许多好经验、好方法,深深感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听课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堂课提问很多,有的高达38次,在短短的45分钟里学生像走马灯似的站起坐下,煞是热闹。课后经个别询问学生,发觉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并不理想。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却把这种提问当作是“启发式”。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启发式教学等于提问吗?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孔子的话宋代理学家朱熹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就是说,当学生处于那种似明白又不明白,想…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复习教学的成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巩固、深化知识以及提高发展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四度”训练,即梯度、强度、广度和多角度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梯度。复习不是“炒冷饭”,它是对原有知识的概括、提炼、拔高和深化。但这一拔高和深化过程,必须依据基础有梯度地进行,注意基础题与能力题的过渡与衔接。无论是一个单元、一堂课、一个问题的教学,还是一份试题的编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下面,我结合《法律常识》课中讲授“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讲好这一堂课的认识和体会。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本节的教学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初步懂得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弄清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教师的一生可以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磨课”。教师离不开的人群是学生,教师离不开的地方是课堂,教师离不开的工具是教材。教师的教学就是在与学生的不断磨合中、在课堂的尽情表演中、在教材的灵活变通中,适应着学生的需要、促进着学生 的发展,也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课改”新背景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几条“磨课”的功夫,现将陋见介绍如下。 功夫之一:把课“磨”得生活 化,能离学生“近”一些 学生是一个“平凡人”,就像“逗号”,置于生活,来来往往不停留。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政治课应降低门…  相似文献   

12.
没有开学典礼,没有班长喊“起立”,从2002年12月第一堂课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课在中南海怀仁堂一上就是11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把站在讲台上的感觉,视为生命的重要精神源泉之一。每当教师的见解得到学生认同时,每当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时,每当与学生目光相遇、不禁会心一笑时,我们都会觉得生命是如此美丽,教师的价值便在其中了。那么,怎样讲好一堂课,怎样使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从而达到教育者的目的呢?首先,思考的是要把理论性强、抽象的知识,即“死”知识讲“活”,特别是文科类的叫做教学如政治课。因此,把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讲“活”,提高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在26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我总结出了一套———权且称它为“死活教学法”。这套方法指…  相似文献   

14.
一、结束语的作用1.结束语是一个“板块”。课堂教学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堂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分别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等阶段组成。这样,在课堂的各个阶段就有了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结束语,等等。结束语是与课堂教学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构成的一个“板块”。如果没有课堂结束语,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完整和完美了。因此,从形式上看,有无好的结束语,是体现一堂课是否完整的标志之一。2.结束语是一把“梳子”。政治课教学不仅有较多的知识容量,更有不少例证。面对教师洋洋洒洒的“爆料”…  相似文献   

15.
我在《公民》“艰苦朴素”一课的教学中,尝试性地运用了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及体会如下: 一、运用启发,先要调查,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深入调查,摸清学生的实际,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启”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原有知识、认识水平、行为表现基础上的导向和提示;“发”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导向和提示,将原有的知识、认识水平、行为表现加以校正和提高,从而达到新的起点。因而,不顾实际、不知实情、盲人骑瞎马式地滥用启发式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启而不发或滥启滥发。因此,为了上好初一年级这堂课,从而把“艰苦朴素”教育铺向全校,我在进行“艰苦朴素”一课教学之前,对我校初一(2)班52名  相似文献   

16.
寓思于学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形成了“寓思于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一、开讲之前思一思。每堂课开始,我先把要讲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思考2—3分钟,让学生通过思考猜一猜这个问题如何进行讲解。思考的结果暂保留,等课讲完后再与所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设计好每一堂课,需要教师精构佳思,布局谋划,然后奉献给学生。我国元朝乔梦符论作乐府,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譬。明人谢榛话行文,有过“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之喻。俗话有“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风,难在点睛”之说。一堂好课同样道理,良好的开头并不等于成功的全部,结尾的失当也将导致功亏一篑。课堂结尾虽三五分钟,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灵活巧妙地处理好这一环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在长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探求中,分别采取以下十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一堂课有开头就有结束。一个富有新意、恰到好处的精彩结尾会为一堂课的最终完成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甚至起到画龙点晴之功效,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结尾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的平时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们对课的开头还比较重视,尚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但对课的结束,却往往忽略。表现出来的是:有的是讲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有的是简单复述一遍板书内容;有的是早早讲完新课,随便用点没经过精心准备的练习检测来打发剩余时间;甚至有的…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提问和简明扼要的小结,是体现“两为主”教学原则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两暖两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具本做法介绍如下:课首提问。就是指在每节课开始,对匕节课纳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提问。提问时,教师用“提一带一法”,让两位同桌学生到讲台前,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另一个学生评判正误或补充回答。如此反复数次,就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温习并掌握了旧知识。课首小结。就是指在每节课复习提问之后,教师用提纲的形式,将上节课的主干框架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对课的评价不能仅看教师的表现如何,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学生的活动怎样。这一点人们早已形成共识,但问题是许多人把学生活动只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多少学生发言或参与讨论、这堂课的气氛怎样等。笔者认为,单纯地以此作为学生活动的评价标准,不仅割裂了学生活动的“量与质”、“形与神”的关系,甚至会造成教学的误导,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活动应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启发动”、“思维动”、“思想动”启发动,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