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4)
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是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精髓,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当然也包括文化的平等,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无不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民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族间的冲突与整合,说到底就是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所以说,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新疆,实施双语教育,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有利于实现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之初,少数民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片空白,许多民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甚至还在结绳记事。50年来,我国始终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对民族教育事业给予特别照顾和多方面的帮助,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蓬蓬勃勃。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了诸多特殊措施。国家在法律上确认各民族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发展当地民族教育的自主权。在财政上给予特殊安排。除了正常经费外,还在不同时期设立了专门的民族教育事业费、发展民族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给予经济上的适当补贴。在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差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风格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各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巨映,而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大大推动了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平等、语文平等的原则,结合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规,包括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并将此列入宪法和民族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5)
在马克思看来,平等观是历史的、阶级的、相对的范畴,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不同于平均主义,它由经济基础决定,主张消灭阶级,实现权利不平等与按需分配的理想。罗尔斯的平等观由两个正义原则构成,第一原则是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原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第二部分是差别原则。虽然马克思与罗尔斯分属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的平等观既有差别,又有相同之处。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罗尔斯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平等方面的对话主要聚焦于劳动价值论、平等的自由、分配原则、永恒平等观与构建方法五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从1984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过了三年。它在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解决好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把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两位日本民族学专家在考察了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情况后撰文说,中国的民族政策是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 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周年之际,阿沛·阿旺晋美、赵延年、江平同志特为本刊撰文,从自治法的法规配套工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三个方面,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本期予以发表,以期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列宁认为,"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求的反映,而资本主义平等还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因为,只要还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平等只能是口头上的、宪法上的,不可能是事实上的平等。而如果不把"平等"理解为消灭阶级,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列宁的平等观说明,平等在不同阶级那里有不同诉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绝不存在超阶级的、"普世价值"的平等。应跳出"平等"研究的伦理学和法学思维,坚持政治经济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平 《瞭望》1987,(40)
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是各少数民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少数民族人民充分行使民族自治权利、真正当家作主的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对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国家机关干部的配备作了明确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平等观的争论之中,存在着两大阵营的尖锐对抗,一方是理想主义平等观,一方是经验主义平等观,二者对平等的前提、立论基础、理论内核、外延作用、态度倾向及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截然不同的理解与阐发,最终形成了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平等思想的二元分立状态.这种矛盾状态事实上也规定了作为平等政治思维发展的未来趋向:或者一方完全排斥和消除另一方,或者是存在契合点而发展成为第三种平等理论.到底是决裂还是融合?历史向我们揭示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张谷 《理论导刊》2007,(9):112-114
庄子的平等观是以"以道观物"为认识根据、在宇宙范围内言说平等的大平等观,其实质是主张"物固有所可"的差异中的宇宙平等和"人相忘乎道术"的自由中的社会平等。庄子平等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平等思想如环境伦理学和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有相通之处,具有可资利用的现代性资源。  相似文献   

10.
政党政治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一大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赋予我国各民主党派享有与中国共产党在法律上平等的权利。这是当代中国公民的平等权在政党政治中的充分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当代…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
校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民族院校校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价值不容忽视。笔者从以下层面进行阐述:国家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文明"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社会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平等"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个人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爱国"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吕永祥 《学理论》2014,(6):20-21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是罗尔斯的正义诸原则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词典式优先序列中处于"逊色于"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而优先于差异原则的中间位置。罗尔斯受到康德的道德哲学和自然权利平等观的影响,将平等作为他的正义诸原则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衡量社会正义与否的重要标准。人人平等早已作为当今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被纳入各国的法律和政治宣言之中,从人人平等的前提假设出发,沿着平等——形式的机会平等——实质的机会平等的逻辑脉络可以对罗尔斯的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特权     
剥削阶级国家法律上允许统治者个人、等级或社会集团在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享有的特殊权利,是阶级不平等和阶级内部等级不平等在法律上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废除封建特权的同时却确立了资本的特权.只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铲除特权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一,任何超越或凌驾于法律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05,(3):23-23,44
1.没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正确解决,就没有国家的团结、稳定和()。A、和谐B、统一c、发展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且载入了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A、进步B、合作C、互助3.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根据宪法的精神、形势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把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时事聚焦     
《瞭望》2005,(20)
中国(5月7日-5月13日)教育部将以"六公开"遏制高校招生腐败。7日消息,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2005年建立和完善以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在高招工作中实施"阳光工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双百"方针,其原因是,1982年修改宪法时,大多数专家、学者及法学界人士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法不符合法律用语的要求,因此,删除了1978年宪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关于"双百"方针的规定,毫无疑问,此举是明智的.因为从立法技术上讲,法律用语要求简练、准确,而不能作夸张或形象化的描述,这与法律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蔡达峰 《民主》2007,(7):10-10
高考是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形式,它主要包括评价体系和录取方式两大部分,相比之下,录取方式比评价体系更具有全国统一的特征,所以,完善录取方式意义重大。从发展的要求来说,现行的录取方式至少有两个可以考虑转变的地方,一是增加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一是减少考生选择专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中将机会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机会公平是作为资源分配领域的核心概念.机会公平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第一,消除社会因素对个人正当发展的阻碍,使人们免于歧视,而且使具有同样潜能的社会成员拥有同样的起点;第二,对于无法拥有同样起点的社会成员应减少自然因素对个人正当发展的阻碍.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左翼通过公平的机会平等、差异原则以及资源平等理论实现这两个目标,但各自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基础,遵循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初次分配原则,通过借鉴罗尔斯等学者处理不平等的方法,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4)
1982年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一宪法规定的修改,引发了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我国土地领域中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激烈。许多学者也开始强烈反对这一条文,但诸多问题是否是82宪法第10条所导致的,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行依法治国,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不宜轻言修宪,应向释宪模式转变,坚持宪法至上原则,通过法律解释,为82宪法第10条的土地所有权条款寻找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问题历来在我国社会革命中占居重要的位置,少数民族对于革命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的一部分,所以,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对内推翻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本文仅就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形成过程进行初形的分析.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