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走出人本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所认为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费尔巴哈在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上的错误与原因,并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阐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景宏 《学理论》2009,(10):139-140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到民族独立和现代民主的重大历史嬗变,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描述的“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这样一个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的转型已经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3.
董瑞华的文章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理论和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概括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现实,对在当前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期视点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学对智慧的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向度导致形而上学对“真实”与“完满”的不同的理论构筑,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体系和笛卡尔的知识学体系是完满的,但是对有限存在的人来说是不真实的;康德对知识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进行区分,未能构造完满的体系,但相对人的本性来说却是真实的.对“真实”与“完满”的建构与人的本性紧密相联,人的经验性与超越性的二重性本质呼唤着相对完满的真实的形而上学的出现,“境界”的形而上学响应着此召唤,进入人们的视域之中.  相似文献   

5.
田瑜辉 《学理论》2009,(19):190-191
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的深刻之处在于,他能够从人的最根本的活动——实践活动出发,将人的本质理解为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样他既与唯心主义的教育观划清了界限,也与形而上学的对人的理解划清了界限。在人的生成过程中,马克思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与环境改变的辩证关系,论述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的对立统一,并且深刻地阐明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虽然马克思的理论已经产生了一百五十多年,但是马克思的实践入本学思想对人的理解仍然是深刻的。因此,其对于探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与入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冲突的解决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6,4(2):40-43
需要是有意识的自由的自觉的概念,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人作为“类”的社会性。人的活动是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途径,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成为推动人的活动的持久力量,这样,人的需要与人的活动之间就构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不断满足而得以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注重在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展现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2)
对人的价值的探讨,历来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就是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人的社会价值也离不开自我价值,正确认识到二者的统一并努力实现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对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姜军  晁储君 《学理论》2010,(16):47-48
人的肉体是感性活动不断内化、积淀的产物。人类的肉体决不同于动物的肉体,因为人类的身体里面内化和积淀了人类社会几百万年的发展史。因而人的生命体是积聚着全部生产劳动成果的具有社会历史属性的产物。因为物的最一般的属性是感性对象性,人的肉体只有在人化的自然中,在使用和消费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产品时,人的沉睡的本质能力才会被重新唤醒。  相似文献   

9.
曹飞 《理论导刊》2005,(7):31-33
人的存在是多重的、矛盾的:人不仅是现实的、历史的存在物,也是可能的、面向未来的存在物;不仅是以社会规律、规范为根基的普遍必然的、应然的存在物,也是以自己的意志为依据的自由存在物。事实是人的已然存在,真理是人的必然存在,价值则是人的应然存在。评价不是对价值的评判,而是用价值来评判,即用价值来评判事实。评价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已然存在是不是人的应然存在的评判。  相似文献   

10.
没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一般哲学"的存在,也没有普适古今的一般"哲学原理"。因此"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人们可以说的只有"哲学不是什么"。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知识,哲学演变不是进化论的,哲学的评价尺度不是自足的。强调哲学的"有用性"就是要求哲学恢复它对人类行动的积极意义而不再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高级的"精神修养。哲学的有用性的评价最终根源于特定时代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行动的精神需要。哲学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精神代表,不是因为他的哲学超越了现实的生活世界而失去了同时代的联系,而是因为他以自己的抽象的哲学理解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生存主题。  相似文献   

11.
高洁 《学理论》2011,(26):20-21
人的存在方式,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的存在方式,就是指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人的存在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具体说,人的存在的确定性主要是指人的存在方式的自然性、既成性和现实性;而人的存在的不确定性则表现在人的存在方式的社会性、创造性以及可能性。通过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探讨在复杂或风险的社会中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进 《学理论》2012,(35):35-36
从道德相对的观点看来,不同的道德个人或群体的道德价值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共同的道德标准。道德"相对"表现为不同的组或个人的行为,甚至所有的信仰,它的基础是千差万别的。分析道德相对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其受欢迎的原因及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有助于建立普遍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异化过程中形成的,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中生产力的发展不再具有终极的目的意义,而只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变革的基础。由此,人的存在方式变革必然取代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否则各种社会形态之间只存在生产力基础上的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对鸟托邦的追寻,离不开对一个包容万有的鸟托邦世界的探询.鸟托邦世界是充满奥秘、复杂多样的.在一个多元主义的视阈范围内,乌托邦世界是各种样态的鸟托邦类型的集合.作为想象与描述的概念形态,是一个时空的乌托邦;作为不同向度的可能,是一个玄思的乌托邦;作为基于愿景的存在,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作为内在悲怆的忧郁感,是一个虚无的乌托邦;作为对祛魅世界的解答,是一个完善的乌托邦;作为立足自由的精神澄明,是一个自足的乌托邦;作为普世主义的范本,是一个终极的乌托邦;作为信仰轨迹的意义所在,是一个运动的乌托邦;作为意在超越的未竞之业,是一个健全的乌托邦;作为返归现实的心灵摆渡,是一个救赎的乌托邦.这种寻思的历数,其实也正是对乌托邦存在可能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文本,更是一种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蕴含在它的文本之中,但更多的是蕴含在它的实践本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本性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最终统一于理性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展现理论的科学性,更体现实践的可行性,强调实践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循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但是不管是从哪个维度去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我们都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蕴藏的“类主体”高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称自由个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观点。其中,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自由个性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发展导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提法表明马克思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与虚假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的进展相一致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是建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1)
理论是时代的声音,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体现在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资本主义社会进步作用的充分肯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和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四个方面。同时,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精神、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使它具有了时代化的可能。在时代的开放性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8.
李志凯 《理论导刊》2003,(12):39-41
社会主义是一个劳动力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历史性的世界性的协调发展的二重性的社会.是既区别于资本主义(二者都是私有制),又区别于共产主义(二者都是公有制)的特殊的过渡的形态.用马克思的社会"五形态"论来衡量,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承上(私)启下(公)的社会形态.我们要从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的总体考虑中来设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为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阐述了统一物之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而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列宁的论述的理解,必须结合列宁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列宁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阐释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了"对立"、"统一"及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试图更加忠于列宁的阐述本意。  相似文献   

20.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霞 《理论导刊》2006,1(2):35-37
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独有的生存过程,人的发展包括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扩展;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现实社会的呼唤;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目的是消除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惑和痛苦,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最终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