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转化在押人员是公安监所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确保监所安全的基础工作。文章根据在押人员的实际情况,就教育转化在押人员工作中的感化教育问题,对感化教育的作用、特征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实施感化教育应该坚持的原则。感化教育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从事监所管理教育工作的公安民警必须掌握和运用的。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构筑安全智慧监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是公安监管工作中最为关注的要素,如何实现对监所在押人员精细化安全管理,保障监所安全规范运行,是公安监管的核心工作。探讨了如何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构筑安全智慧型监所,实现监所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进而提高监所安全管理水平,全方位保障监所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犯罪人员的教育与改造工作,必须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牢牢抓住监所管理教育与社会教育防范的结合点,既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管教育职能作用,又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防范,真正把监所创建成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学校。  相似文献   

4.
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之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监所管理事业的发展,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的推进,公安监管部门软实力和公信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公安监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必须加强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创新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监所管理工作;要把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所管理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丁国强 《公安研究》2013,(7):57-66,88
监管场所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载体,依法保障人权、安全规范管理是法治文明的体现。监所管理彰显法治文明是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只有让法治价值成为监所管理的基本导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所管理工作机制改革,才能塑造好监管场所的法治角色、人文角色。监管场所状况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从监所管理可以看出法治文明的最新发展,也体现了深层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看守执法工作贯穿于监所管理的始终 ,看守执法的内容渗透于监所管理的方方面面。应寓看守执法于日常管理之中 ,在监所管理中落实执法责任 ,通过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约束机制 ,不断改进和完善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安教育》2012,(8):78-78
根据2012年全省公安机关专业化延伸培训计划,为切实加强监所管理业务培训,2012年7月1日至7日,河南省公安厅在河南警察学院举办了全省公安机关监所管理专业化延伸培训班,来自全省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266名监所所长参加了集中学习培训。  相似文献   

8.
随着刑事执行工作的发展变化,监所干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亟待提高,加强监所干警的教育培训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实证方式对当前监所干警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不足和监所干警的培训愿望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监所干警教育培训工作应当以监所及干警刑事执行工作为培训课程设计依据,以监所干警培训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注重实效。从长远计,更应当注重管理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监所干警教育培训的长效制度。  相似文献   

9.
对监所深挖犯罪职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所是关押未决在押人员和执行行政处罚以及刑罚(留所服刑的短刑罪犯)的特殊场所。传统的监所职能定位就是搞好监所管理教育,确保监所安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决策部门在保持监所传统职能的同时,赋予它深挖犯罪的新的职能。尽管人们对这一新的职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与看法,但强化监所的深挖犯罪职能应该说是大势所趋,是符合监所实际和侦查破案现实需要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关于征税范围规定的缺陷在于税基狭窄;税率无法完整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与税收公平原则不符;分类制与源泉扣缴制相联系,不利于纳税申报和公民纳税意识的提高。我国所得税制模式应向综合所得税转变。  相似文献   

11.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模式,监狱作为政府的刑罚执行机关,应该认识到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引入到监狱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并可以从完善网格管理制度、细化网格管理分类标准、强化民警教育培训以及加强网格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尝试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民警执法更加规范,罪犯改造潜能发挥更加充分,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矫正质量评估是对服刑人员的悔改程度和达到“守法公民”状态程度的评价和测量。服刑人员的心理测评是指运用心理测评的方法对服刑人员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等进行系统的数量化评定。两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同时又相辅相成。基于360度考评的监狱心理测评系统将心理测评、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考评的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考评主体的多元化,考评对象的多样化,以及考评内容的丰富化,可为实现将心理矫治作为服刑人员教育和改造的第四大手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不仅是其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监管改造工作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对服刑人员实施“全额医保”模式并不能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将服刑人员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监狱医院的社会化医疗管理模式是破解服刑人员医疗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服刑人员职业技术教育是保障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基本生存权的客观需求,是在认真总结反思近年来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通过激发培训动机、优化培训内容、建立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办学、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等多种措施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把提高改造质量与实现刑释回归人员的基本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刑罚目的为目标,建立起体现“以人为本”要求的现代监狱制度。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刑法是犯罪人的大宪章,那么《监狱法》就应该是服刑人员的大宪章。作为刑事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监狱法》既规定监狱的刑罚执行权和狱政管理权,同时又规定了在押服刑人员的权利。然而《监狱法》实施20年来,由于其规定的过于粗疏、而且未就“服刑人员权利及其救济”专章规定,导致行刑实践中监狱执法者随意性较大,服刑人员的权利不能得到完全保障,监狱侵犯服刑人员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在分析现行《监狱法》在服刑人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不足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监狱法》在完善服刑人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额保障”的现行服刑人员医疗体制无论在资金还是医疗技术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困难,这种制度并未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可和行动上的支持,负性影响日趋显现。探索监狱医疗社会化模式,使其始终遵循社会公民一致性原则,将服刑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使服刑人员在就医、缴费、保障上摆脱“免费困境”,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首要标准”,是科学发展观在监狱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开展老年犯康复性劳动,必须服务于“首要标准”,以促进其由经济型向改造型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改造老年犯的质量。开展老年犯康复性劳动必须坚持“自愿与激励相结合”、“身心健康”和“报酬适当”的原则,在监狱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回归改造老年犯的本义,充分发挥矫治老年犯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诸多监狱机关逐渐开始重视并加强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通过科学教化与疏导,促使其不断完善人格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积极性。但在发展的背后,由于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经验性偏差和惯性管理模式的制约,导致罪犯心理矫治的一些“异化”效果逐渐显露。文章主要论述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出现的良性发展态势以及附带出现的“异化”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试图为我国监管工作提供较为开阔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刑释人员再社会化障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释人员的再社会化问题研究的内容方式或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同。本文把监狱服刑和刑释人员回归社会联系起来,分析狱内狱外生活状况问题对刑释人员再社会化的影响。重点就完善刑释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寻求问题进行探讨,以消除“监狱一社会”二元模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关注刑释人员的生活状况,解决其实际困难,促使其向合格的守法公民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关系犯"是与监狱机关或监狱人民警察有某些利害或利益关系而受到特殊处遇的罪犯."关系犯"的存在,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它严重干扰、破坏监内改造秩序;影响罪犯的改造;破坏执法的公平与公正;腐蚀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削弱监狱惩罚改造罪犯功能的发挥.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必须从体制上入手,实行监企分开;要大力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管理教育;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治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